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史来贺:当干部苦活、累活、脏活都得往前站

大河网-河南商报

史来贺在讲解刘庄第一代新村规划

史来贺的起死回生术

在刘庄,谁家的条件越差,史来贺就越关心谁。刘庄人都知道,史来贺最疼穷人。

1969年,他有一次要出去开会,当时70岁的老太太申花婷正病着。她家里穷,就一个人,史来贺专门交代村里几个干部:一定要经常去看看。

开会回来,史来贺第一件事就问:“申花婷怎么样了?”干部们告诉他:“死了。上午断的气儿。”

史来贺转身就走:“死了?我得赶紧去看看。”他到申花婷家,老太太寿衣都穿好了。他伸手摸了摸申花婷的心脏:没死啊,心脏还跳着呢,赶紧去叫医生。医生打了两针强心针,老太太哼了一声,又过来了。

“大娘,你咋样?”史来贺问。“哎哟,睡了一觉。”申花婷说。后来,70多岁的申花婷又活了5年。

上级领导给史来贺家90块钱,咋办?

上世纪70年代初,县上和公社的几个领导到史来贺家,正赶上史来贺去了地里。领导们看史来贺母亲的病比较重,就给他家留了90块钱。史来贺回去把老伴儿说了一顿。老伴儿也委屈:“人家搁这儿就走了,我能怎么办?”

史来贺叫来张秀贞等人说:“你们把这90块钱分给三户,给于德洋、刘名富、李玉珍家分了。”于德洋是哑巴,刘名富家有三个孩子,李玉珍的爱人死得早,他们都是刘庄最困难的人。

张秀贞说:“人家问谁送的,我怎么跟人家说呢?”史来贺说:“你就说,是上级知道你们困难,给你们的补贴。”

张秀贞送给了三家。她刚回到家,刘名富追过来问,张秀贞瞒不住,说了实话。刘名富两口子当时就哭了,“我们这两口子,可要跟着老书记干到底!”

“村里的大小事,红白喜事,生儿育女,大家都想跟老史说说。谁家吵架了,他去那儿一说,就没事了。你说史来贺在人民的心目中有多重?”在刘庄村委会副主任职务上退休的刘树峰说。

刘庄的干部不好当,没少吃苦,也没少出力。

史来贺说:“在刘庄当干部,要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熬夜、不怕得罪人。苦活、累活、脏活你都得往前边站,你的干就是命令——你带头干了,别人才会跟着你干;白天和群众一起劳动,晚上就学习研究工作;对就是对,当个老好人,那可不是干部。”

张秀贞说:“跟着史来贺干,大家都光嫌干得少、干得慢。”

从三头小奶牛到每人每天半斤奶

刘庄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史来贺还想着让老百姓手里有个零花钱,于是开始发展副业。

1964年,他用90块钱到新乡买了3头小奶牛,后来又从新疆买了27匹母马,从泌阳买了6头驴。

因为钱不多,他挑不到好的牲畜。那几头驴,要么瞎眼睛、要么是瘸腿。看啥事,都有个左中右,有人嘲笑这些驴,还编成了顺口溜:“提起泌阳驴,笑破人肚皮。六驴七只眼,还有前栽蹄儿”。

挑的小牛就更不用说了,又瘦又小,脏乎乎的,走路都摇摇晃晃。

有人笑:“老史,你买的这是牛,还是羊啊?”还有人说:“老史,可得派几个壮劳力看好了,别叫晚上给老鼠叼走了。”有人直接质疑:“老史,就凭这,你就能让咱全村人喝上牛奶?”

史来贺回到办公室,拿最后一个问题“考”四个年轻的干部:“要是你们,你们怎么回答?”当时办公室四个人,彼此对了一下眼睛,不知道,“老叔,你怎么说的?”

史来贺说:“可不能瞎胡给群众许愿,许愿都得要偿还。我就告诉他们:有苗不愁长,没苗愁断肠,咱们走着瞧!”

当时的史来贺,没有承诺任何人这3头小奶牛能“让全村人喝上牛奶”。

但是,他后来不仅做到了让全村人喝上牛奶,还能每天分上肉。现在,每天下午3点到5点,在刘庄村委会白色大楼的后边,每家每人都可以领半斤奶,孩子们喝纯牛奶喝得烦了,大人就把纯牛奶做成酸奶。

刘庄的畜牧场也靠着这3头小奶牛起步,到后来颇具规模。现在的刘庄畜牧场,有猪,有奶牛,还有几只胖胖的鸵鸟。

3头小奶牛是畜牧业的起点,也是刘庄发展集体企业的起点。此后,刘庄办起了面粉厂、食品厂、冰糕厂、奶粉厂、小喇叭厂、制药厂……

2016年5月18日,正午,天已经有点热了。刘庄的现任书记史世领带着六七个人,在畜牧场大门口不远的地方谈事。他蹲在地上,手里拿了个小石子儿,一边说一边比画,像是在勾勒着刘庄更大、更远的未来。

吹遍全国的小喇叭

1974年,刘庄拖拉机上的小喇叭坏了,村里两个人把坏喇叭“大卸八块”,挑几个好的零件,凑到一个喇叭上,竟然捣鼓好了两三对。这可乐坏了史来贺,也让他萌生出了生产小喇叭的念头。

他开始排兵布阵:一拨人去七里营机械厂学,一拨人去小冀拖修厂学,一拨人去新乡水泵厂学,还叫来学工科的儿子史世领绘图纸。

做“喇叭碗”,得先用剪刀把铁剪开,然后放在烘炉上烧,再放在模具上抡大锤。仅仅是个模具,刘庄人就试了很多种材料,木的、生铁的、熟铁的,都被拿来试验。

史来贺带着一帮人三天三夜没有离开过车间,饿了吃个菜窝窝就大葱,热水得用煤烧,舍不得喝。

终于有一天,他们做出了一对小喇叭,卖了26块钱,但下料、电费、抹漆,整个流程算下来,没啥利。

后来,每天能生产三对五对了,三十对五十对了,再后来就过百对了。那时,全国生产小喇叭的大企业就两家,一个在刘庄,一个在上海。刘庄的一对卖26元,上海的一对卖30元。

刘庄的小喇叭就这样悄然吹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区。

(节选自《初心》第80~84页)

下期预告

1976年,史来贺母亲病危,在她弥留之际,唯一的儿子史来贺仅在距离她200米的地方,然而还是没能来得及见最后一面……详情请看下期。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