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引起强烈反响

河南日报客户端

平顶山:南水入城 生态如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薛迎辉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5月14日,伴着蒙蒙细雨,平顶山白龟山水库里成群的红嘴鸥在宽阔的水面上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图景。天水一色的湖光美景,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渠清水。

平顶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出南阳后的首个受益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平顶山市境内全长116.7公里,途经叶县、鲁山县、宝丰县和郏县,设置了6座分水口门,通过配套工程输水线路,分别向全市新老城区等供水。

位于鲁山县的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为目前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其建设难度极大。同样,平顶山西暗区工程是高难度工程之一,回首当年开沟挖渠的情景,时任宝丰县移民安置局局长、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谢水池说,“大家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才确保了工程如期竣工。”

2014年,河南遭遇严重夏旱,平顶山市旱情尤为严重。历时46天,丹江口水库向白龟山水库应急调水5011万立方米。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前,我省首次利用总干渠实施调水,也是我省首次从长江流域向淮河流域调水,充分发挥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连通水系、水资源跨区域调度上的重大作用。

2018年,平顶山石龙区国源水务有限公司建成南水北调石龙区配套水厂项目,供水服务面积达160平方公里,不仅实现全区城乡供水全覆盖,还让部分邻近县的城乡居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南水北调水资源的补给,一再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成为部分县区主水源,补给了河道沿线地下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为平顶山市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平顶山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负责人王海超介绍,截至4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平顶山市供水8.42亿立方米。

许昌:城邑添韵 水润万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烜

5月14日,在位于禹州市的许昌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16号线任坡泵站的厂房内,运维人员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电压、电流等各项数据,不时做着记录。

千里之水,来之不易。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水平稳运行的背后,离不开运保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该市像任坡泵站一样的泵站共有14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通水后,为保障“南水”正常供应,许昌市坚持建管并重,努力扩大供水效益,将工作重心由建设管理向运行管理转变,建立健全制度,开展应急实战演练,以确保供水安全平稳。

“用上丹江水以前,水壶用上一段时间,里面就会结水垢,遇到水质特别不好的时候,水烧开后是白色的,味道也不好,煮稀饭心里都别扭,更别说泡茶了。”家住许昌市祥瑞小区的市民张新生说,“用上丹江水后,水壶里的水垢几乎没有了,而且喝着还甘甜,水质真好。”

张新生的经历是很多许昌人的共同记忆。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前,许昌市区的供水主要使用北汝河的地表水,以及麦岭水源地的地下水,现在南水北调水源已成为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许昌段全长54公里,全市每年分配水量2.26亿立方米,受益人口22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近一半。

“总书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每一滴丹江水,都来之不易,我们感谢为南水北调作出牺牲的移民、向他们致敬!”许昌市民黄大妈说。

用上丹江水前,许昌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市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面积达73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丹江水的到来给干涸的许昌大地带来了生机,据相关部门测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许昌浅层地下水回升3.1米,地下水漏斗区逐步修复;市区空气湿度增加,空气质量改善,河道生态功能逐渐恢复。

如今,许昌这座缺水城市华丽变身“北方水城”,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郑州:碧水润城 城绿景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新郑市观音寺镇进入郑州,至荥阳市王村镇穿黄河进入焦作,绵延129公里,占中线总长的1/10、河南境内总长的1/5。这项载入史册的浩荡工程,在每一个建设的日夜,都谱写着令人难忘的故事。

“涉及郑州的南水北调工程最早开建的是中线控制性工程——穿黄工程,2005年9月开建,2014年年底通水。”郑州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张立强介绍,我们参与建设的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配套工程是指从干渠分水口门到水厂的输水管道工程,主要任务是建设7处8座泵站,埋设97公里的输水管道,以向10座配套水厂输送南水北调原水。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15年5月1日凌晨,尖岗水库至刘湾水厂备用输水管道穿越南四环的隧洞开挖时,突然下起了大暴雨,由于地质原因0点15分雨水渗透进入隧洞,造成南四环半幅路面塌方。接到现场监理报告后,我们一边向上级报告,一边奔跑着赶往现场。不到半个小时建管局8名同志也全部冒雨到达现场,随后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也赶到现场指挥、协调,终于控制了事态发展,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那一夜所有现场人员都没有合眼,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争分夺秒抢修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

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自2012年12月12日开工,到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无数参建者克服重重困难保质按期将丹江碧水引入郑州。

“丹江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了国家一类水质标准。看到清澈的丹江水流过郑州,看到沿线居民用上丹江好水,特别是每次在街头巷尾听到居民说起自来水水质明显改善的事情,作为参与工程建设大军中的一员,自豪感油然而生。”配套工程施工13标段负责人、省水利第二工程局高级工程师万振海感叹。

据统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已为郑州调来51亿立方米优质的丹江水。

碧水滋润着绿城,绿城记忆着碧水!

焦作:水城融合 幸福宜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安林

5月14日午后,家住焦作市解放区西王褚新区的李新梅漫步在南水北调天河公园,花儿竞相开放,她陶醉其中。

“几年来,这儿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作为一名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拆迁区安置居民,她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感情颇深,“一渠清水穿城过,焦作老百姓每天喝着甘甜的丹江水,欣赏着天河公园的美景,真是幸福感爆棚。”

李新梅记得,南水北调总干渠建成通水后,由于种种原因,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工程一直难以推进。

“总干渠两侧多为破旧的民房,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环境脏乱差。从高处看,这片地处新老城区接合部的城中村,犹如城市的一道伤疤。”李新梅说。

2017年年初,焦作启动了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工作,下决心把这道“城市伤疤”变成连接新老城区、提升城市品位的亮丽风景线。

仅用4个月,焦作就完成了4008户1.8万人176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实现了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协议的签订、搬空、拆除任务“三个100%”。

4年多来,焦作以“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决心,只争朝夕赶进度,时不我待抢工期,把“城市伤疤”变成“绿色长廊”,既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又在市民的家门口建成了一个4A级景区。

焦作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任刘少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亲历者、见证者。他说,清澈的“南水”滋润北国,这是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穿焦作主城区而过,悠悠碧波与青青堤岸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展开了城市生态蝶变、水城融合的绿色画卷,书写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答卷。

目前,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建设正酣,一座彰显南水北调千秋伟业、民族自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将开馆迎宾。

新乡:生态补水 改善水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虎成

半个月来,辉县市峪河镇水利站站长高洪波每天都要到峪河边转转,测量附近的地下水位上升情况。5月14日,看着断流干涸20多年的河道逐渐被清澈的南水北调来水充满,高洪波感觉空气都是甜丝丝的。

4月29日14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段峪河退水闸、黄水河支退水闸及香泉河退水闸,分别以每秒3立方米、每秒5立方米、每秒3立方米的流量开闸放水,这是该工程通水后第4次向新乡市进行生态补水。

正在从河里抽水浇地的辉县市峪河镇六街村村民周全成对记者说,以前50多米深的井里都时常没水,浇一亩地得8个多小时,一到天旱许多群众干脆不浇了,导致地里颗粒无收,现在井里30多米就有水了。说着,周全成直接对着水管喝了一口,笑着说:“真甜!”

南水北调中线辉县管理处负责人陈忠合介绍,为了满足群众的用水需求,通过积极协调争取,5月1日起,黄水河支流量提高至每秒8立方米,这也是历年来生态补水最大流量。

据了解,本次生态补水预计持续2个月,计划补水总量8000万立方米,不仅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补充地下水资源,还将对卫河水功能区和水污染控制单元水体进行全面置换,使其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新乡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军说,这些天卫河的水量明显变大,水质也变清了,市民们休闲、娱乐、观光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才半个月时间,地下水位普遍上升了将近40厘米。”看着最新的测量数据,高洪波满脸欢喜,“如果能够补水两个月,缺水干旱多年的峪河镇地下水位能比补水前上涨1米多。”

为了使水生态补给发挥更大的效益,峪河镇还迅速启动了水系联网工程。峪河镇党委书记侯志军介绍,该工程投资100万元,涉及28个村,建成后将惠及5万群众、10万亩土地,实施过程中将疏通全镇村内河道4000米,极大改善镇域内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

鹤壁:饮水思源 涓滴不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晨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晓芳

5月14日,在鹤壁市淇河退水闸,南水北调的丹江水喷涌而出,汇流入淇河。“得益于南水北调供给,淇河里河水丰盈、水质清澈,经常可以看到野鸭等水鸟。”说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淇河岸边散步的市民张嘉庆竖起了大拇指。

2009年5月开工、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段,南起沧河倒虹吸出口末端,终点接汤阴段起点,全长30公里。当天上午,记者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上俯瞰,只见南来之水汩汩而歌,一路逶迤北上,为鹤城大地输送着“甘甜”。

“自从喝上丹江水后,水垢明显变少了!”谈及南水北调工程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淇滨区淇水春天小区居民刘岩拿出烧水壶现身说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已累计向鹤壁市分水超过7.98亿立方米,向淇河生态补水共计8189.05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用水水质和淇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段管理处处长蔡广智介绍。

据统计,鹤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立方米左右,低于全省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十分之一,属于干旱缺水地区。正是南水北调,有效缓解了鹤壁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的供需矛盾。也正是缘于滴滴南水的来之不易,多年来,鹤壁市始终把“节水优先”摆在首要位置。

记者在鹤壁市水务集团第三水厂智慧水务调度中心看到,主城区各供水管网的运行状态在监控大屏上动态显示,供水水量、水压、水质等情况尽在掌握。

“饮水思源,涓滴不弃。为杜绝水资源浪费,该集团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设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如出现供水异常可快速定位漏点,确保最大限度降低管网漏失量,全力节约管理区域整体用水量。”鹤壁市水务集团总工程师司坦表示。

安阳:护航清水 永续北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俺就住在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哗啦啦的丹江水流入汤河。”5月14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汤阴段汤河退水闸前,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村民邢大爷笑着说,现在水清岸绿,环境可好了。

汤河是汤阴县地表水、地下水补充的重要来源,流域面积1287平方公里,干流全长73.3公里,其中在汤阴县境内长51.2公里。为改善汤河生态环境,该县自2017年开始引用南水北调水源对汤河进行生态补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安阳市境内的渠道全长66公里,穿越汤阴县、龙安区、高新区、文峰区、殷都区14个乡镇85个行政村,惠及180万群众,承担着向总干渠下游省、市的输水任务。

安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工程管理科科长李存宾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安阳段于2014年12月12日通水,截至今年3月31日累计供水4.6亿立方米。从2017年开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都会通过安阳河、汤河退水闸进行生态补水,目前累计补水1.2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两河生态环境。

“多送水、送好水是南水北调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一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恪尽职守,确保中线总干渠安全平稳运行。”李存宾说。

“安阳市是河南省的北大门,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南水北调运行管理者,我们倍感振奋,同时也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南水北调中线安阳管理处处长吴国权说。

“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我们南水北调人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来做。”吴国权说,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安阳段,既有人员时时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有自主研发的工巡APP、智能物联锁、安防监控系统等智能技术保障,筑牢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