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河南开放双向奔赴,朋友圈越扩越大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 跨越山海,链接全球。“十四五”期间,河南开放潮涌中原:河南制造的机电产品扎根“一带一路”沿线工程,“豫农优品”香飘世界餐桌,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朋友圈持续扩容,海外优质资源源源不断汇入中原产业链。

这背后,河南省政府国资委锚定“建设开放型新国企”目标,提出实施“新出海战略”,建立“1+6+N”工作体系,构建1个窗口、4条通道、3个区域的“143”新格局。

顶层路径清晰,河南省国资国企立足自身功能定位搭建多元化开放平台,以平台思维整合内外资源、链接国际市场,协同发力,为河南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注入持久动力。

双向互济

构建出海协同生态圈

几内亚的铝土矿落地河南、布隆迪的咖啡豆运往上海、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是中非合作典范项目……这些跨越国界的合作成果,是中国河南国际集团多年来布局海外的缩影。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河南国际集团依托多年积累的海外资源,精准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一方面将海外优质矿产、农产品等资源引入国内,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另一方面助力河南本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提升“河南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实现资源双向流通。

“作为全省对外开放合作的窗口平台,我们既是‘桥梁’,又是‘发动机’。不仅要把政策与项目对接落地,更要发挥国资背景优势,降低豫企抱团出海成本与制度性风险。”中国河南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岭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河南国际集团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完成了从传统工程承包商向“投、建、营”一体化运维商的转型。

秦岭介绍,目前中国河南国际集团正积极对接河南省“海上丝绸之路”,加速构建“豫非河海联运”新通道,推动河南省首个境外港口——几内亚内河港口枢纽建设,全面建成后具备每年3000万吨的吞吐能力。

在海外国别市场,中国河南国际集团形成了输出能力+引回价值的良性循环,把海外项目带来的价值更大程度地回流到河南产业链上。“十四五”期间,中国河南国际集团累计带动2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拓展海外业务; 带动机电产品及物资设备出口近12亿元。

全球产销

实施大农贸和国际化战略

2025年,“豫农优品”线上程序发布。来自东盟地区的榴莲、山竹等水果源源不断进入中原市场,河南的速冻食品、休闲食品也走进了东南亚家庭。

“‘豫农优品’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打造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是推动河南从‘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世界餐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河南农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寰表示。

作为农业领域国资国企的代表,河南农投集团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优势,以创新驱动农业国际化进程,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盟地区深化合作。通过设立上海、海口、南宁等地出口服务平台,打造多式联运物流通道等举措,助力食用菌、玉米罐头、烘焙食品、蜂蜜等河南优势特色农产品远销亚、非、欧、美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搭建农产品跨境贸易桥梁,河南农投集团更着力打通农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合作、深化跨境农业技术交流与人才互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开放合作生态。

河南农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峰介绍,为进一步增强“粮食王牌”实力,河南农投集团深入实施大农贸和国际化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全国小麦大数据中心,打造大蒜等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构建大宗农产品“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格局。2025年,首批蒸谷米、大蒜、农机实现出口,老挝木薯淀粉及哈萨克小麦饲用粉专列顺利抵郑,上半年进出口总量10.84万吨、金额1.2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5倍,是2024年全年的1.3倍。

“空陆网海”丝路

推动河南国际化进程

2025年10月3日,随着卢森堡货航的一架全货机抵郑,郑州航空口岸2025年出入境货运航班量突破10000架次,成为中部首个国际货运航班“破万”的航空口岸。

在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引领带动下,中豫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豫航空集团)持续拓展“双枢纽”合作,推动“空中丝路”从“枢纽通道”向“开放平台”升级。

截至今年10月底,郑州机场完成国际地区货运量52.4万吨,占总货运量的64.3%,同比增长40.6%,其中,郑州—吉隆坡航线完成货运量约1.59万吨,是该航线去年全年货运量的近7倍。

“十四五”期间,河南以做优做强物流枢纽为突破,统筹推进“空陆网海”丝路协同发展,为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

空中丝路——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68条,构建起横跨欧美亚、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去年货运量突破80万吨,郑州—卢森堡、郑州—吉隆坡等“双枢纽”成为河南省连接欧洲、东盟的重要贸易廊道。

陆上丝路——河南中欧班列形成26个境外直达站点、9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5年开行超1.3万列。新增焦作、许昌、新乡、开封4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总数增至7个。

网上丝路——郑州在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考评中,两次获第一档、位列前十。连年举办跨境电商大会,业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海上丝路——铁海联运、河海联运通江达海,打通9条近远洋航线。全国首次实现跨境公路运输TIR线路双向贯通,建成全国第三个TIR集结中心,线路发展到9国21条,业务规模全国领先。

打破局限

全球“朋友圈”持续扩大

“十四五”期间,河南打破了传统内陆开放的地理局限,河南全球“朋友圈”持续扩大。

从一组数据直观呈现——2025年上半年,我省外贸进出口4125.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6.2%,高于同期全国增速23.3个百分点,同比增加856.5亿元,外贸规模达到2024年外贸值的50.3%,顺利实现“双过半”。

这些数字背后,是河南从内陆省份向开放高地转变的坚实步伐,是国资国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

服务国家资源能源安全,豫地科技集团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成员国,构建起“地质勘查+矿业开发+矿产品贸易”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拥有矿业权53宗,矿种涉及金、锂、煤、石墨、铌铁矿等,建设一批海外矿业基地,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增加海外保障。

在东盟与中亚,中国河南国际集团分别在老挝、迪拜、哈萨克斯坦设立分公司,推进铜、金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合作,同时布局小型民生工程与基础设施项目,推动河南制造业向海外延伸。

蓄势待发

进一步强化平台功能

面向“十五五”,河南国资国企已经蓄势待发,将进一步强化平台功能,推动开放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今年8月,中国河南国际集团实现战略重组与功能重塑,明确了对河南对外开放合作窗口平台、海外矿产资源开发主体、我省“一带一路”建设骨干力量三大核心功能。

秦岭表示,中国河南国际集团正全力推动“一联盟、一平台、一基金”建设,着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国企运作+市场参与”的出海协同生态圈。此外,还将参与灵宝金源矿业并购重整,着力打造河南国际黄金品牌。

中豫航空集团将以复制拓展“双枢纽”模式为抓手,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密国际航线网络,壮大郑州航空枢纽能级,做大低空经济产业,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豫港务集团将继续推动“中豫号”班列扩量提质,完善境外站点布局,力争开行班次再晋位。

豫地科技集团向“联合”要力量,组建“抱团出海”的联合体。主动联合省内的农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组成“地质+农业”联合舰队一起出海,形成“地质先行、农业跟进”的全产业链输出模式,提升河南农业技术整体“走出去”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