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污水变清流、煤山变绿洲!5年生态巨变,河南交出怎样的绿色答卷?

大河财立方

【编者按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中,作为区域经济压舱石,河南国资国企服务重大战略、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完善公司治理、增强国资监管效能、加强国有企业党建,不断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河南国资国企“十四五”深化改革、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取得成效,省政府国资委联合河南日报社财经全媒体中心、大河财立方推出“河南国资国企‘十四五’出彩答卷”系列报道。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 5年间,一场融合生态治理与产业革新的绿色变革,正重塑河南发展的生态底色,推动河南这一经济大省、工业大省持续完善 “治污—循环—低碳”发展路径,完成从“环境守护”到“绿色驱动”、再到“高质量领航”的进阶。

其间,河南国资国企以实干担当绘就生态画卷,为河南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日均处理生活废水百万吨

再生水与自来水纯净度无异

在中原环保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藏着一处名为“水润清塘”的幽静景区,流水墙水声潺潺,循环往复。沿参观步道漫步,阳光透过玻璃顶棚,在清澈的水面上洒下细碎光斑,几只小鱼在水中自在游弋。

“眼前这整片景观所用的水,都来自我们处理后的再生水,能见度高达7米。”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党总支书记、厂长张艳告诉记者。

从进水泵房开始,污水历经生物反应、沉淀、活性焦吸附等道道关卡,最终“蜕变”为清澈透明的再生水,肉眼来看,其纯净度与自来水无异。

据张艳介绍,目前这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城市生活废水量为100万吨,承担了郑州40%以上的污水处理任务。经检测,处理后的水质已达河流地表水Ⅲ类标准,可用于绿化灌溉与生态补水。

在环保的另一重要领域——垃圾处理方面,城发环境作为区域核心运营商,以垃圾发电为核心业务,在守护城市面容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绿电。

城发环境旗下鹤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位于鹤壁市静脉产业园,具备1000吨/日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自投产以来,项目运营成效显著,累计处理生活垃圾近200万吨,完成发电量超5亿千瓦时,高效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

城发环境总经理李戈介绍,该项目使用公司核心的丹麦伟伦炉排炉技术,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经多级净化处理,可有效脱除各种酸性气体、颗粒污染物及二噁英,确保排放达标。渗滤液将处理成中水,飞灰在产业园内螯合固化后,送至指定填埋场填埋,炉渣则可用来制砖铺路,真正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李戈告诉记者,城发环境充分利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作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规模优势与区位影响力,围绕该核心业务横向拓展关联业态。

“十四五”期间,城发环境持续落实静脉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在河南省内集中落地22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并以此为依托,协同拓展10个市政及农村污水项目和20余个环卫项目,构建了从“道路清扫—垃圾收运—焚烧处置—渗滤液处理”的全链条业务闭环,实现了区域环境治理的一体化运营。

“目前,城发环境运营的垃圾发电项目日处理量近4万吨,相当于每年为地球减少500万吨碳排放,为河南的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戈表示,下一步,城发环境将加快由传统环保领域向绿色、低碳、循环、数智、科技全面转型。以“做强、做优、做大”为原则,夯实“固废基石业务”基本盘,以垃圾发电为核心主业,打造“前端协同+末端延展”的一体化“大固废”产业生态,提高一站式环境综合处置能力,提升公司固废市场占有率。

循环经济“点废成金”

打造资源再生全链条

河南循环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循环集团)的现代化拆解车间内,一台台废旧冰箱、电视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经历拆解、破碎、分选等工序,最终转化为可回收利用的金属、塑料等再生资源。

在这里,一场关于循环经济发展与“无废城市”建设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演。

河南循环集团董事长李卓英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是产业链的后端,也是价值链的顶端,这也是河南循环集团重点发力的方向。”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河南省国资国企积极把握这一机遇,将循环经济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021年12月,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河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旨在建立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作为河南资源再利用和“两新”政策的主要运营平台,河南循环集团应运而生,其业务覆盖电子废物拆解处理、报废汽车拆解处置、循环经济产业园运营、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再生塑料和再生铜精深加工等领域。截至目前,公司核心业务电子废弃物拆解资质量达2613万台/套,市场份额增至18%,位于该细分领域的第一梯队。

2024年12月,河南循环集团投资的再生塑料精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运营,并于2025年1月向青岛海尔成功交付首批32吨PCR材料,初步实现了废旧塑料“从家电中来到家电中去”的完整闭环。

李卓英表示,展望“十五五”,河南循环集团将锚定“建设国际一流循环经济领军企业”总体定位,着力实施“传统产业提质、网络体系优化、产业链条延伸、高值利用突破、创新生态链”五大工程,打造覆盖资源回收、精深加工、高值利用的全产业链,力争到“十五五”末,公司总资产达到150亿元,净资产达到50亿元,年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城发环境也在依托“嘚搭回收”线上平台,聚焦废塑料、废纸、废纺等生活废旧资源,探索打通“回收—再生—制造”的闭环,构建三级回收网络。中原环保则在循环经济领域探索出特色路径。2024年,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入选首批全国绿色低碳标杆水厂,获得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类标杆厂称号。

“‘十四五’以来,随着‘双碳’政策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贯彻,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理念从达标排放逐步拓展至资源能源回收。”张艳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输送能力达100万吨/日;通过污水源热泵系统,利用生活污水夏季 22℃、冬季 12℃的温差,提取能量替代传统电供暖制冷,可满足沿途供热采暖和供冷需求。同时,污水沉淀后产生的污泥经热解气化技术处理后,可用于建材领域。

矿山重生

百里煤场变身生态绿洲

平顶山北部矿区的老矿工们不会想到,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百里煤场,如今会变成“出煤不见煤,产矸不见矸”的生态绿洲。

“十四五”期间,平煤股份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建成了15座封闭煤棚,全部取消了露天煤场,治理、消灭矸石堆场(山)34处,建成矸石大棚29个,实现了粉尘污染物的全过程管控;还充分利用山沟、洼地、废弃的采石坑等地点充填矸石,覆土绿化、复垦造地,并在国内首家实施铁路边坡绿化。

据介绍,目前,平煤股份北部矿区整体扩绿183万平方米,矸石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达12万平方米,煤矸石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如今的百里矿区已实现“出煤不见煤,产矸不见矸”,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污染面貌。

“‘十五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大力推广保水开采、煤矸石井下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减少矿井水外排和煤矸石外排量。”平煤股份总经理张国川表示,按照规划,到2030年,平煤股份矿井水废水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煤矸石利用率达到 90% 以上,所有煤矿全部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绿色矿山。

作为工业大省,截至2024年末,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2.6万家,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是落实“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类似平煤股份案例还有很多,河南国资国企中,河南钢铁集团将旗下安阳厂区打造为3A级工业旅游景区;郑煤机入选河南省级“无废集团”建设试点;中豫格林以绿色能源赋能产业发展……

一组数据见证变革:“十四五”期间,河南出台工业碳达峰“1+4”方案及28个产业链升级指南,重点行业绿色改造覆盖率85.6%;培育1210家绿色工厂、74个绿色工业园区;93家国家级再生资源企业处理3559万吨废钢铁、6万吨动力电池,产业产值超千亿;四年间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6%。每一组数字,都是河南工业从高耗到低碳、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印记。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