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规模超25万亿!各省市将如何掘金?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险资入浙”“险资入晋”……近年来,险资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许多重大项目背后都有险资的身影。

在5月20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发言时介绍,2012年到2022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6.85万亿元增长到25.35万亿元,年均增长14%。截至2022年底,保险资金为服务实体经济融资超过21万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一季度,保险业发展好于预期,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2%,险资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5.24%,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那么险资是啥?缘何成为地方政府青睐的香饽饽?它又是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

各地纷纷招揽险资

2023年以来,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开启了吸引险资模式,并列出一系列优质项目名单,涉及水利、科技、能源、铁路等重点领域。

比如3月初,浙江银保监局等部门举行的保险资金支持科创暨“险资入浙”经验座谈会。浙江银保监局局长包祖明会上表示,为实现保险资金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建立长效机制,完善“险资入浙”工作框架,注重从“定式思维”“激励相容”上破题,撬动保险资金释放更大的金融动能,在服务科创行业发展、助力浙江“两个先行”中发挥更大作用。

5月9日,山西举办“险资入晋”对接会,引导险资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加大投资力度,从长周期参与山西省能源资源、文旅康养等优势领域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并从年度重点工程项目中筛选出融资需求3亿元以上的项目200多个,合计融资需求近2000亿元。

其实,不只上述两省,险资近年一直是各地政府眼中的“香饽饽”,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多省纷纷推出专项行动,吸引险资进驻。

为推动险资利用再上新台阶,5月29日至30日,“奋进新时代中原更出彩——保险资管河南行”活动将在郑州市举行,旨在加强河南省与头部保险资管机构交流,增强保险资管机构在豫投资信心,引导更多保险资金落地河南、支持河南、建设河南,全面优化全省金融生态。

事实上,从各地公布数据来看,险资已在不少地方的建设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甚至部分省份险资投资额已在万亿级上下。

例如在浙江,险资投放浙江余额已超9000亿元;又如“险资入粤”连续三年增速超20%,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投资广东余额达2.33万亿元。而在其他地区,险资投资余额规模有很大不同,但很多都已经达到了千亿元以上的规模。

从全国整体效果看,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也已收到险资超20万亿级。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于华在5月20日举办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介绍,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融资超21万亿元,同时,保险业近五年为实体经济提供保险保障增长超2倍。

“双向奔赴”的姻缘

保险资金在各地方的招商引资活动中缘何这么受欢迎?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首先相对于其他类型资金,保险资金的投资规模已经相当大,且其成本适中,几乎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存在。

与此同时,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筹集的资金往往在使用上会面临比较多的限制,而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往往更具灵活性,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根据自身实际调整发展策略。

其次,地方政府需要招商引资的项目,大多是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需要的资金不仅量大,且期限较长,而长久期的保险资金,无疑更匹配其需求。

“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中,‘长钱’相对较少,而保险资金,特别是占据主体的寿险资金就属于‘长钱’,可以配置长期的资产,也能使其穿越一些经济周期性的变化。”河南某国有平台部门人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为了保证资金的稳定性,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更倾向于多元化的融资策略,而险企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则认为,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成本低、来源稳定等特点,与基建项目融资需求契合度较高,可通过投资股权、债券、资管产品等多种形式,以市场化方式满足国家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但原因不止于此。

“地方发展经济需要保险资金的支持,而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出发,其也面临较大的投资压力,需要更多优质项目。”上述国有平台部门人士解释说,在整个市场优质项目稀缺情况下,通过地方政府筛选和背书,推荐的项目也更为优质,更符合险资长久期的投资特性。

这样看来,在政府“牵线搭桥”下,地方项目企业与险资的互动和交流,更像一场“双向奔赴”的姻缘。

险资与地方频频互动的背后,也离不开顶层设计。2022年5月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高质量发展也是险资要面临的问题。2022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出,保险资金要在风险可控、商业自愿的前提下,通过投资股权、债券等多种形式,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双方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险资助力地方经济已是大势。大体量、长周期、稳定安全收益的项目,也将会是险资的重要投资方向,但选择怎样的合作模式还需要去探讨。

2022年年初,原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曾公开表示,近年来,在保险资管业协会的组织下,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走进地方、走进企业、走进政府,探讨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创新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方法,探索保险资金提升收益的新路径。

比如,2022年6月,中国人寿200亿元投资云南国企混改股权计划,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全额出资,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实施。记者注意到,在本次云南股权计划项目中,中国人寿进一步将优质资产的边界由实体项目,拓展至具有一定流动性和稳定分红收益的资产,同时辅以自上而下的治理机制,为保险资金探索以优质资产为抓手与地方政府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中国人寿也表示,未来将积极推广股权直接投资的“云南模式”,发挥专业投资机构的能力,持续优化股权投资的方式方法,加大股权投资力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权益性资金。

关于如何探索合作新模式,也有地方金融部门呼吁,要帮助有关单位提升对保险资金、银行资金、专项债等的协同运用能力,试点科创基金、循环基金、县区综合投融资一体化等创新模式。

不过,有业内人士建议,保险资管可以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与各地方政府建立多层次合作,对接当地战略新兴产业科创园区建设。同时,通过开展股权投资,加强对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直接融资支持。

东吴证券非银团队认为,险资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与投资形式灵活的优势,是助力实体经济的有效手段,通过股权、债权、私募基金等形式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可以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共赢。

不过,在一级市场中,险资同样需要面对与社会市场化PE、产业资本的竞争,对其而言并非易事,再加上保险企业对投资风险的把控较严,早期项目的风险属性,仍然会是险资谨慎考虑的原因。

确实如此,防范风险是投融资双方在相互合作中的重要责任。不过在此前提下,险资与地方还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