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援疆跨越数十年 天山常有新来客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承载着援疆“记忆”的红星军垦博物馆 河南援疆女兵赵秀勤已在此扎根70多年

天山脚下,一片翠绿,生机盎然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苏梓晴 文/图

河南与哈密的情谊,跨越时代。自20世纪50年代起,河南援疆的故事便开始书写。每一个参与援疆的人如闪耀的星,星光汇聚成银河,流淌在天山脚下,流淌在戈壁和草原,流进各民族群众团结一致的心中。至此,“远方”不再遥远,星河依旧闪耀。

扎根至此,奉献一生

红星二场红星军垦博物馆坐落于新疆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该馆全面展现了红星二场前身部队来到新疆开垦荒地、艰苦奋斗的历程。

据该馆馆长初明远介绍,1950年起,河南的支边青年、学生和军人就陆续来到了这里援建新疆,有些河南人扎根在此,便再也没有离开,为新疆奉献了一生。“比如上世纪50年代时,河南最年轻的女兵赵秀勤,为修建红星渠扛起石头,不畏艰苦奋斗在一线。”

在馆长的联系下,记者得以与年近90岁的赵秀勤进行简单对话。“我1951年8月份来到了新疆,那年我16岁,已经在这里扎根了70多年。老家是河南南阳镇平县的,这么长时间只回去过两次,很想念家乡,见到你们很亲切。”赵秀勤面带微笑,声音洪亮。

天山常有新来客

红星高级中学,烈日下,军训的新生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和口号声响彻操场。学校道路两旁的花园里种满了牡丹,春天开花时花香四溢,香气弥漫校园每一个角落。

“我是河南开封二十五中的物理老师,执教28年,援疆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郭玉告诉记者,“这边的孩子有的来自巴里坤县的山区,或者来自农场,家离学校很遥远,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学校提供住宿和晚自习。对于他们来说,一辈子很难走出山区,而我们是他们看世界的第一双眼睛。”

谈到援疆,作为哈密人的红星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燕红了眼眶,作为第一批到河南跟岗培训的教师,2011年3月她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远在千里之外,河南的教师对待我们如同家人一般,在教学和生活上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现在他们毅然决然地来到这里。这些教师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感动,在这里我们不分彼此,我们如同家人一般。”张燕说。

除了红星高中,一位位援疆教师扎根在天山脚下,将中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倾囊相授,带给新疆的教师全新的育人方式,也让新疆的孩子看到了天山之外的世界。

河南援疆,将世界放大又缩小

巴里坤县人哈力马告诉记者,早在十几年前,对于他们来说,乌鲁木齐就已经遥不可及了。

“新疆地域辽阔,很多人一辈子也走不出戈壁和草原,河南对口援建哈密,将我们的视野打开,我才知道原来四方天地之外祖国还有那么多疆土还未曾踏足。”哈力马感慨道。

哈力马说:“尤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交换学习的机会,我的孩子去了河南参加夏令营,行至郑州、洛阳、开封,他特别喜欢那边,回来喋喋不休地跟我讲述。现在我的孩子已经走出新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哈力马看来,近五年以来,河南给哈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只有土房和牛羊的老家,现在建起小楼和广场,巴里坤县的节日庆典上,甚至很多外国友人来这里参观学习,这是他们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河南援疆,将世界放大又缩小,展现给边疆的群众,“远方”不再遥不可及,河南人“走进来”带来全新的理念与知识,哈密人“走出去”怀揣着梦想和希望。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