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 乔利峰 摄
许昌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振动搅拌设备行销全国,占据了行业制高点。 牛书培 摄
西继迅达围绕科技创新,发挥智能化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乔利峰 摄
许继电源公司的巡检机器人在工作。 乔利峰 摄
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煮面鲜生”煮面机,可实现48秒生产一碗面。 牛书培 摄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决胜未来。
11月13日,在许昌市召开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原学者代表郑直、姚致清,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代表朱伟岭、张林等一批科技人才受邀在会场前排“C位”就座。
“请科技人才代表在前排就座,就是要进一步释放出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鲜明导向。”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说,“加快建设创新强市,科技战线是主力军、是顶梁柱。正是得益于广大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奋斗、苦干实干,许昌才能在各种困难面前始终充满底气,在多重挑战面前继续稳中向好。”
创新源泉涌动、科技活力迸发。许昌以“新”为笔,绘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恢宏画卷。
把创新 刻在城市基因里
这是一片涌动着智能与创新的沃土——
在全球所有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深耕许昌的许继公司提供了30%的“心脏”(换流阀)和45%的“大脑”(控制系统);在迪拜的高层建筑内,一台台“许昌造”电梯展示着上乘质量和优越性能……
这是一座承载着梦想与实干的城市——
加快培育十大产业集群和16条产业链,许昌市已形成装备制造1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煤化工、超硬材料及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钧陶瓷等7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先后落地了天目先导电池材料、德国百菲萨、法国圣戈班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产业链群能级实现跃升。
缺少石墨资源,却成为亚洲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不产有色金属,却成为闻名全国的再生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不养蜜蜂,蜂蜡产量占全国的70%,蜂胶产量占全国的80%,成为全国最大的蜂蜡出口基地……创新驱动,使许昌发展“引擎”能量十足。许昌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88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区域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许昌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强市’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靠人才赢得未来。”在全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史根治说,要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胆识抓创新、谋创新,让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全力打造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坚定走好“华山一条路”
此次在会场前排“C位”就座的朱伟岭,另一个身份是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部‘鼎优’成长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由朱伟岭领衔的鼎优农业研发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法国利马格兰种业集团等国内外科研院校、知名企业结成了产学研合作伙伴,建成了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瓜菜新品种展示基地,培育的辣椒、萝卜、西瓜、甜瓜、菠菜等种子在省内外颇有名气。去年以来,该公司通过审定蔬菜品种5个,登记品种超过200个,申请植物保护新品种20个。
“在前排‘C位’就座,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一种肯定和尊重,更是对我们整个研发团队的高度认可。我觉得还体现了很重要的一点,彰显出整座城市以人才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未来的坚定信心。”朱伟岭说。
许昌市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推动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抢占科技制高点。
搭建高能级平台,许昌市已经获批建设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57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347个;市级创新平台1048个;科技创新孵化平台达到40个。
集聚创新人才,许昌市强力推进“许昌市英才计划3.0版”等人才计划实施,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11家,培育中原学者等科技领军人才21人,签约38名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目前,全市已有77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等33家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55个项目落地转化,其中,30个项目被列入中国科学院河南中心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资助资金2900万元,立项数和获得资金支持数居全省第1位。
聚焦企业需求,许昌市建立万人助企“双十工作日”机制,抓好结对帮联、纾困解难。围绕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用工用能、订单不足等实际问题,分行业分领域制定需求清单,个性化定制帮扶措施。全市2314名帮扶干部到企业实地走访、解决问题,企业反映问题动态办结率保持100%,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
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之城
21世纪最缺什么?人才!
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战略之首的许昌,对此感悟更为深刻。
许昌市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强前瞻谋划、系统谋篇、战略谋势,以创新引领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自2013年起,许昌市连续10多年召开高规格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大会,共拿出4亿多元重奖科技功臣和优秀创新型企业。此外,许昌市设立了15亿元英才基金,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许昌英才计划”,先后引进百余个高能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上千名高层次人才。
未来的创新之城如何打造?
在全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史根治说,既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又要“与时俱进谋新篇”,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会议提出:要“强企”为先,注重两手发力,坚持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协同发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更多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要加快“融合”,注重协同贯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建好用好中原电气实验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持续“转型”,注重降本增效,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要注重“聚才”,注重实际效果,围绕“引育留用”全链条持续发力,激发人才工作一池春水。要系统“集成”,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切实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借势借力链接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开放创新向更高层次发展……
如今的莲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浪潮。《许昌市推进“创新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持续开展“创新年”行动,实现创新引领力明显突破、产业竞争力明显壮大、开放带动力明显提升,建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浩荡东风催征人,奋楫扬帆正当时。许昌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正在成为充满魅力的创新高地、创业热土、开放强市、人才乐土。(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短评
新意盎然看许昌
树立鲜明导向,邀请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创新人才坐在第一排,位居会场“C位”;营造良好氛围,让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头雁企业等创新主体负责人参会……
许昌市日前召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和全省数字化转型推进会议、全省未来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充分彰显了许昌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加快建设创新强市的坚定决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许昌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近年来,许昌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第一动力,全力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的措施越来越精准,创新引领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的成效越来越突出——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观摩活动中获评小组第一,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量居全省第1位,成功入选2024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单,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创新赛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唯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实到一个个企业上、一个个产业上、一个个项目上,依靠创新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创新强市,方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夯实根基。(许言)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