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郑州市召开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大会上获悉,目前,郑州市实有经营主体213万户,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2024年,郑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9452亿元,增长6.0%,占GDP比重65.1%。其中,民营企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吸纳就业人数等占比,更超90%。那么,郑州市将如何推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郑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5.1%
郑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据初步统计,2024年,郑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9452亿元,增长6.0%,占GDP比重65.1%;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57.7%;民营企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95.3%;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超过570万人,占比93%;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3638亿元,占比65.4%;民营经济税收完成1203亿元,占比77.6%;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成果占全市比重64.3%。目前,郑州市实有经营主体213万户,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总体来看,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成效突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相较全国民营经济‘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郑州市民营经济在税收和就业方面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的贡献较低,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该负责人说。
郑州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郑州市如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郑州市政府上述负责人介绍,郑州市将不断强化民营市场培育支持力度,建立差异化、梯度化培育体系,力促民营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提升行动,分类实施费用减免、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促进个体工商户总体规模、活跃度、营业收入等显著提高。截至2024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116万户,279户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
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方面,郑州市制定实施了《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4-2026年)》,建立三级后备企业培育库,积极做好入库培育和精准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4862家、占全省23.8%,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39家、占全省27.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占全省 28.3%。
在强化龙头优势企业培育方面,郑州市以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为引领,“一链一专班”推动20条重点产业链集聚发展。比亚迪、宇通等企业带动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8%,汽车产量突破110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富士康、汉威科技、超聚变等企业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以华晶金刚石、四方达等企业为引领,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图生物新晋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全市23家企业入围2024年河南民营企业100强,占全省约四分之一,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
“我们围绕服务企业经营和发展,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发展环境。”郑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涉企服务方面,郑州市全年新增“高效办成一件事”30项,超额完成国务院既定任务的 2.3 倍,新增“免证可办”事项111个,“跨省通办”事项已达609项。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践入选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打造高效智能办税链”做法全国推广。
去年,郑州民营企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64亿元
为推动惠企政策快速落实,郑州市搭建“郑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汇集惠企政策2028条,靶向推送企业,累计兑付惠企资金93.2亿元。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和用能成本稳步降低,2024年,郑州市平均电价同比下降 3%;非采暖季工商业气价同比下降5.5%,每方下降0.26元。
在企业融资服务方面,郑州市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征集摸排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53.3万户,截至目前,放款金额1426.亿元,平均融资利率 3.62%,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显著降低。
在科技赋能企业发展方面,郑州市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郑州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全省占比超过3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8%,连续三年高于全国水平。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 4.2万件,占全省的38%,高价值发明专利 1.47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件。
在创新性企业培育方面,郑州市印发实施了《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和《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实施细则》,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1.9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 98%以上;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 95%以上。
同时,郑州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研发活动。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分类支持龙头企业参与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破解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累计发布榜单60项、立项 25项,其中民营企业立项16项、占比64%。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郑州市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建设河南省中试基地11家,为民营企业提供中间试验、投产前试验或试生产服务。鼓励各类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民营企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64亿元,占全市的20%以上。
2027年,郑州民营经济总量目标超过1.1万亿元
在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障方面,郑州市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持续规范市场监管,实现双随机监管部门覆盖率100%。深入开展规范监管执法专项攻坚行动,2024年共整改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 141项,基本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郑州市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双示范”优势,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24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 5074 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00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达75.9万件,同比增长8.4%。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将针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民营经济主体培育、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科技赋能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合法权益保护、民营企业家培育提升等专项行动计划。
按照计划,到2027年,郑州市民营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5.5%,实现经营主体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6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2100家,独角兽企业达5家,瞪羚企业达到1200家;新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累计达7家)、中国制造业500强5家(累计达10家),培育形成3-5家营收超500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民营上市公司达60家。围绕郑州市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田育臣)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