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古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是保护老地名的重要举措,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源。近日,河南省民政厅公布第二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名单,漯河市临颍县繁城回族镇、召陵区召陵镇及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上榜。
在第一批“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申报工作基础上,市民政局积极组织第二批“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申报认定工作,对照千年古镇(古村落)认定条件,以国家地名信息库、县志、县地名志等志书为依据,深入镇、村,实地查看、访谈村民,访问市、县文史、地名专家,组织评估论证会,重点对中心聚落形成时间、专名含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等进行论证完善。对分歧和存疑深入实地勘察调研,赴省市博物馆、市县文史、文物保护中心、档案馆等查阅资料、认真求证,确保史料详实、佐证丰富。
千年古镇--临颍县繁城回族镇,在春秋时期称“狼渊”,在汉时称“曲蠡”,东汉称“繁阳亭”,三国魏时曹丕取“人神共和、繁荣昌盛”之意,撤繁阳亭置繁昌县,称繁昌县。唐贞观元年(627),撤繁昌县并入临颍县,始称繁城。繁城回族镇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约3000年前,行政级别形成于东汉,约2700年,专名繁城始于唐初达1350年,均未曾变更和断层。
千年古镇--召陵区召陵镇历史悠久,“召陵”地名源于地理实体,以位高居陵得名。《说文》:“陵,大阜也。”“阜,大陆。山无石者。”“召陵”寓意“号令天下之高地”。专名“召陵”始于春秋时期,距今约2600多年。聚落形成于战国时期,距今约2300多年。
千年古村落--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唐时称为洄曲,因洄曲河得名。据《郾城县志》载:“裴城始名洄曲,名裴城以公故。”(公即裴度)。因此裴城专名形成于唐,距今约1200多年。裴城聚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裴城村落存在了2000余年。
漯河市高度重视老地名保护工作,《漯河市地名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分级分类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漯河市两批共有4镇4村获省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定。下一步,漯河市将持续完善地名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机制,继续支持各县区、乡镇开展“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申报工作,并落实地名文化遗产具体保护措施,利用好“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品牌,以地名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李龙飞)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