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河南加速推进国家级试验区建设,这8地如何以“先行”破局?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李雯雯】 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东风,正为河南数字经济发展扬起新的风帆。

9月15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河南省发改委获悉,河南省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省级先行区名单已于近日正式印发,郑州、新乡、濮阳、漯河、南阳、商丘、信阳及航空港区8地入选,成为承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先行先试使命的核心区域。

作为全国首个以设立省级先行区推动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省份,河南为何选择这8个地区作为改革“排头兵”?它们又将如何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浪潮中引领区域发展?

八地凭何胜出?产业根基、改革决心成关键“加分项”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一场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的全新探索。

今年以来,国家数据局积极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8方面重点推进35项试验任务。各试验区积极承担试验任务,因地制宜制定工作要点。7月25日,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展。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数据领域情况新、变化快,是一项全新事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试验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才能真正构建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制度规则。

在此背景下,河南率先设立省级先行区,使其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排头兵”,通过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工作,助力河南打造引领中部、示范全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

“我们重点支持改革决心大、探索试验力度强、规划科学合理的地区建设综试区省级先行区,聚焦数据基础制度、数据市场、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产业、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与错位发展。”河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电(郑州)数据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昭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省级先行区的设立,将有效调动各地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积极性,形成明确的目标牵引与发展合力。“建设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地方政府的数据治理能力与认知水平,还将催生出一批优秀的数据企业,为河南数据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总经理潘新民同样认为,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省级先行区是进一步释放河南各地数据产业动能的关键举措。

从区域布局来看,8个先行区兼顾了河南的东、西、南、北、中,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联动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余各地不需要大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工作。”潘新民表示,数字经济浪潮下,没有谁能够置身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道路之外,这次不在省级先行区的名单,各地仍要积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仍要主动担当国家级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任务,也不应该错失发展机遇。

差异化路径清晰,八地立足特色产业勾勒数据发展蓝图

从产业发展来看,8个地区虽同担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使命,却各自锚定特色产业,勾勒出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作为国家数据局首批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郑州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突破,已经搭建了“1+5+24”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形成了“制度+技术+市场”三位一体的数据要素化工程体系,正加速推进全国重要“数仓”建设,数据规模化流通已覆盖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同时,郑州围绕“数据元件”理念,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安全交易范式,建成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中国(郑州)数据金库,并创新提出公共数据供给负面清单管理机制……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具有数据产业的先发优势,数字人才储备与数字产业生态完善,有望成为河南数据要素发展的‘顶梁柱’,实现全方位综合发展。”潘新民分析称。与郑州的综合发展定位形成互补,航空港区则可以依托其独特的制度创新优势,在汽车产业智能制造、算力支撑下的跨境数据流通等细分领域重点发力,打造特色标杆。

其余六地同样立足自身产业根基,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漯河以完备的食品产业链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结合省食品实验室优势,加速推动数据赋能产业发展;新乡立足中原农谷及预制菜产业,聚焦数字农业深耕;南阳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在中药材、防火耐材等行业探索数据应用场景;信阳、商丘、濮阳也分别结合本地支柱产业,积极探索数据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路径。

在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数据正逐步融入千行百业,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张昭表示,省级先行区的落地,不仅能吸引更多资金注入,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持,也能促进资源流通与思想碰撞。“先行区建设将推动龙头企业与地方特色企业合作,让更多市场经营主体共享改革红利。”

机遇与挑战交织,筑牢制度与基建基石成破题关键

然而,机遇背后挑战犹存。张昭认为,目前,部分地区对改革存在一定乐观预期偏差,认为只要梳理好数据、建设好基础设施就能快速见到显著成效。但实际情况是,若体制机制建设难题不解决,改革必然会卡点重重,推进速度远非想象中那样迅速。他坦言,当前多数地区虽然战略方向清晰,但具体实施路径仍不明确,加之高水平数据人才短缺这一行业共性问题的约束,各地在先行区建设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破解。

为此,他建议,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基础上,企业应积极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借助其在理念、资本等多方面的资源实现自我赋能。同时,各地应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产业数据,既要打造差异化亮点、塑造独特品牌,更要让数据要素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改革从“试验探索”到“实效落地”的关键突破。

潘新民表示,各地虽然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均需要筑牢两大基石:一是完善制度体系,为各项工作提供规范保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算力中心、登记平台、可信数据空间等软硬件布局。“在此基础上,挖掘数据赋能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释放要素价值,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才是推动市场发展的核心抓手。”

据了解,河南省下一步将加快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围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着力打造引领中部、示范全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