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制造业的版图上,河南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是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也是一个个落地的项目,更是一次次技术的突破,“河南制造”正在成为破解全球产业发展难题的关键一环。
数据背后的“河南答案”:价值共赢
“十四五”以来,河南制造业“走出去”实现质的飞跃,累计出口额较“十三五”增加9000多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外贸动能。
作为全国少数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河南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1位。过去四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1%、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充分彰显了“工业大省挑大梁”的担当。
更值得关注的是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一般贸易占比从2020年的32.9%提升至2024年的40.4%,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突破60%。手机出口连续多年保持2000亿元规模,今年前8个月增速达30.4%;汽车出口更是成为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到336.2亿元,是2020年的8倍多。随着比亚迪、宇通、奇瑞等企业出口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突破500亿元大关。
这一转变在中信重工的发展轨迹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其国际业务占比从2021年的21.7%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3.8%,海外业务毛利率达29.19%,显著高于国内水平。“从卖产品到提供可持续价值,为客户提供全链条服务,这就是我们的答案。”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中信重工自主研制的直径8.2×12.7米国产最大溢流型球磨机
硬核科技驱动的“河南答案”
“十四五”期间,“河南造”大国重器频频“上新”,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全球最高10米液压支架、全球最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机成功下线,100马力轮边电机无人驾驶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这些成就彰显了河南制造的科技实力。
在非洲最大的铜矿深处,6台来自河南中信重工的大型球磨机及阳极炉正稳定运行。这些设备不仅代表着"河南制造"的硬实力,更提供着从矿山开采到冶炼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体现了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软实力。
同样的创新故事正在沙特麦地那上演。宇通客车为当地量身定制的165辆纯电动公交车,不仅要应对60℃的高温路面考验,确保乘车的舒适性与运行的高效性,更要满足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标准。这背后是基于多维度在地化深度调研和全面路谱采集的整体交通解决方案,展现了“河南制造”对特殊使用场景的深度适配能力。
卫华集团的全球化布局同样令人瞩目。通过将全球市场划分为六大区域,其产品已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起重机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在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和服务中心的同时,我们更要带动上下游供应商伙伴共同出海,形成产业集群的合力效应。”
汉威科技的国际合作经验也颇具代表性,近年来,海外客户不仅关注产品的性价比,更看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平台水平。其激光、红外、脉络式以及新能源传感器等产品,都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高度关注。
这些不仅仅是河南给出的硬核“创新答案”,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答案”,更是技术+服务的“数字答案”、抱团出海的“链式答案”。

创新沃土厚植的“河南答案”
这些亮眼“答案”的背后,是河南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投入的坚实支撑。27家省实验室、55家省级产业研究院、19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61家中试基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提升到了77.76%,创新生态日益完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突破了两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标志着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已经达到87.2%,建设了1685个省级智能车间和工厂。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深刻重塑河南制造的面貌。
在世界制造业面临绿色转型、供应链重构、智能化升级的今天,河南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不断突破的科技创新和日益开放的全球视野,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中原答案”。
在这条从制造到创造的道路上,河南走得坚定,也走得精彩。(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元茹)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