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河南,为何让全球资本加速 “重仓”?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闫文瑞 朱娟】“我们不是来简单地寻找市场,而是来共同塑造未来。在河南,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能。”10月23日—24日,“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在洛阳举行,有与会嘉宾如是说。

活动聚焦“全球产业链 区域新支点”主题,汇聚外资企业、国际基金与商协会,共商投资机遇。现场多组中外合作方落笔签约、多位外商代表道出多年投资中国、投资河南体会。

为什么是河南?这片内陆土地,为何吸引越来越多全球资本的目光?

答案,藏在“全而强”的产业根基里

“河南是中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致辞环节公布的产业优势,让现场不少外资企业代表下笔记录。

大河财立方记者从现场获悉,河南制造业已突破规模走向高端:2024年汽车出口达336.2亿元,是2020年的8倍多;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10米液压支架、最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机接连下线,“河南造”正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更关键的是,资本看重的产业链完整性在这里落地生根——宁德时代、洛阳钼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集聚,201家世界500强、186家中国500强企业先后落户,外资企业在河南每年创造近一半的进出口总值、提供35万个就业岗位。

“在这里能找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配套,这是我们选择河南的核心原因。”德国克诺尔中国区副总裁张丹阳说。作为拥有120年历史的轨道装备“隐形冠军”,克诺尔自2011年起便扎根河南,其产品已应用于郑州地铁1—8号线等多条线路,累计装车超300列。如今,随着洛阳地铁3、4号线规划推进,克诺尔已明确表达了深化合作的意愿。

答案,藏在“通全球”的开放通道里

“从郑州出发,航空货运24小时能通达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欧班列12天可抵达德国杜伊斯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魏学彬的介绍,勾勒出河南“通全球”的立体通道网络。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郑州—卢森堡、郑州—吉隆坡“双枢纽”航线密集开通,成为内陆地区连接欧美、东南亚的空中门户;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区建成投用,中欧班列境外网络覆盖欧亚40个国家140余座城市,2024年开行量稳居全国前列;

——“数字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发力,贸易链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买全球、卖全球”的数字通道持续畅通;

——“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通达:4条铁海直运线路、40余条内河集装箱航线打通“出海最后一公里”,大宗商品可通过贾鲁河、淮河连通长江经济带,实现“通江达海”。

“立足河南,能更好地走进中国市场。”因特龙(洛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瓦西里・科瓦列夫对此深有体会。这家与中国合作近20年的企业,已在洛阳设立办公室,其生产的矿山、近海工业检测设备通过河南的开放通道,远销多地。瓦西里不仅在洛阳安家,更透露“公司计划持续加大在豫投资”。通道优势带来的“物流红利”,正转化为全球资本的“投资信心”。

答案,藏在“能支撑”的人才储备里

“河南有5700多万劳动适龄人口,1970万技能人才,178所高等院校、321万在校大学生,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现场公布的人才数据,让关注用工稳定性的企业眼前一亮。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夏学英分享的合作案例更具说服力:“我所在的企业,有一个碧波计划(BipBop),目前已覆盖100所学校,10万余学生。在河南,我们与许昌技师学院、郑州铁路技师学院合作培养了很多学生,河南的职业教育能匹配高端制造、低碳转型的人才需求,这是我们长期合作的底气。”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懂技术、能创新的人才。”洛轴集团有关负责人的话,代表了制造业企业的心声。近年来,洛轴加大研发投入,每年将营业收入的6%投入创新研发,新产品产值从2021年的7.74亿元增至2024年的16.05亿元,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近70%。而这背后,是一支400多人的专职研发团队,“河南拥有扎实的人才储备,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吸纳河南本土的人才储备,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人才,为参与国际竞争筑牢人才根基。”

从人口优势到人力资源优势的转变,让资本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让河南成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的重要选择。

答案,藏在营商环境改善与见实效的合作成果里

“95%以上涉企事项全程网办,企业用电、用水、用气、开办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多项指标位列全国先进。”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上公布的数据,在外资企业口中有更具体的体现。“在我们集团高管访华期间,河南省、市各级部门主动对接,务实高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运营中的具体问题。这种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坚定了长期深耕的信心。”张丹阳说。

而实打实的合作成果,更让资本信心倍增。活动现场,郑州航空港汽车产业投资集团与本奥米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与善水阿曼能源转型基金等10余组项目签约,涵盖资本合作、能源转型、科技创新、供应链合作等领域。

放眼长远,“十四五”以来河南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累计5.3万亿元,超300家河南企业“走出去”布局50多国,蜜雪冰城东南亚门店超4000家、中铁装备盾构机出口马来西亚……这些成果,让“投资河南”从选择变成了共识。

走出会场,洛阳的秋日阳光正好。当河南不再是内陆腹地,而是全球产业链的区域新支点,当产业、通道、人才、环境形成合力,全球资本加速“重仓”河南,便不再是疑问——这片土地,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更多共赢的可能。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