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海舒 陈诗昂 文图】 10月28日,河南省奋战四季度、坚决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新闻发布会举行。大河财立方记者现场获悉,前三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269.5亿元。9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7万亿元、9.3万亿元。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8%,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

在做好“五篇大文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成效显著
省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吴建武介绍,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推动金融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系统谋划金融促发展工作,出台了《河南省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河南省科技金融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方案,加强金融支持农业强省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意见,实施了金融支持稳外贸、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我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二是主动对接服务,加快金融增量政策落地见效。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在我省投放210.8亿元。推进设备更新贷款落地,全省803个项目主体已签订贷款合同,签约金额507.3亿元,贷款余额212.6亿元。用足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全省共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9支、金额197亿元。推动股票增持回购贷款扩面增量,金融机构已向上市公司授信187.3亿元、发放贷款48.04亿元。
三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前三季度,全省金融系统高效运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省市县三级金融服务专员等机制,开展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三进一提升”“金融会客厅”等活动,组织政金企对接超3900场,覆盖企业5.3万家,促成融资超1700亿元。8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余额3.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科技金融提质增效。开展科技型企业“首贷”破冰、“信用贷”扩面行动,用好“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产品,精准服务科技型企业。全省科技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5.87%。
绿色金融有效赋能。建立全省绿色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7%。
普惠金融扩面增量。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1.3万亿元、2.6万亿元。针对今年秋季持续阴雨天气对“三秋”生产影响,全力组织做好理赔工作,加大预赔付力度,目前保险公司已赔付17.8亿元,赔付进度达93.7%。
养老金融惠民见效。全省养老产业和养老机构贷款余额77.54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累计发放超170亿元。
数字金融加快发展。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101.8亿元,同比增长18.9%。
四是充分用好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力度。 重点培育40多家上市后备企业,逐家走访,协调解决难点堵点。蜜雪冰城在港交所上市,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66家。出台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若干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12起,涉及金额近300亿元。全省信用债发行509只,金额2978.21亿元。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开板,入板企业达112家。
四方面发力,加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吴建武介绍,下一步,金融系统将加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实施科技金融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向银行机构推送1.5万家科技型企业“无贷户”信息,加大贷款投放,力争全省科技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组建科技金融联盟,成立科技保险共保体,促进“股贷债保投”联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二是聚力支持农业强省建设。围绕全省6大乡村富民产业集群、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探索建立“金融链长制”,“一链一策”精准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全面摸排种业企业、农机企业融资需求,逐户对接、跟踪服务。
三是精准开展产融对接。省市县三级金融服务专员协同联动,四季度组织对接活动1500场以上。做好项目筛选、推送工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力争年底贷款规模超300亿元。加快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贷联动,组织金融机构对项目提供中长期配套贷款,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四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动态调整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加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用好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新三板“绿色通道”合作机制,助力更多企业登陆新三板、北交所。持续开展银行间市场债券增量提质行动,加强发债主体培育和项目储备,促进更多融资落地。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