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前10个月货运量1.7万吨,郑州—墨西哥城航空“双枢纽”显成效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丁洋涛 文图】 11月3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举行。作为本次高峰会的重要平行会议,中拉航空货运枢纽及跨境贸易专题对话会吸引了200余名拉美国家驻华使节、贸易促进机构代表、航空物流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空中丝路 链通中拉”为主题,围绕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跨境贸易合作路径展开深度交流,为中拉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前10个月货运量达1.7万吨

“空中丝路”架起中拉贸易桥梁

“郑州—墨西哥城‘双枢纽’不仅是物流版图的新航线,更代表着充满机遇的互联共同体。”对话会主旨分享环节,墨西哥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圣地亚哥·托莱多的发言引发现场嘉宾共鸣。

他介绍,自奥胜航空开通郑州至墨西哥城货运航线以来,该航线已执飞近700班次,如今航线已加密至每周5班,服务范围延伸至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等拉美多国。他认为,于中国企业和电商巨头而言,这条航线是深入拉美腹地的快车道;而对于拉美企业家与出口商而言,这条航线也敞开了他们通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大门。

航空货运航班数量印证着这条“空中丝路”的活力。今年1—10月,该航线累计货运量达1.7万吨,其中郑州出港航班中跨境电商货物占比约90%。在这条通道上,中国的电子产品、服装纺织品与拉美的优质生鲜产品实现“双向奔赴”,既让中国企业与电商巨头找到了深入拉美腹地的“快车道”,也为拉美出口商打开了通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大门。

作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主力军,中豫航空集团近年来持续推动“双枢纽”模式在全球范围拓展。中豫航空集团货运公司总经理谷长宝在分享中介绍了郑州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的情况。“目前,郑州机场已具备支撑中拉物流通道稳定运行的能力,未来将以郑州—墨西哥城‘双枢纽’为战略支点,持续织密航线网络,高效连接中国大市场与拉美资源圈,助力中拉企业实现更深层次的经贸与人文合作。”谷长宝表示。

专家圆桌对话献良策

破解行业痛点寻机遇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拉数字经济合作深化的双重驱动下,跨境贸易已成为中拉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航空枢纽则是支撑这份合作的“空中桥梁”。在这份机遇面前,航空货运方面的专家在专题对话会中深入剖析行业痛点,给出切实建议。

“前三个季度,全国航空货运量达739.5万吨,同比增长14%,全年有望突破千万吨大关,创历史新高。但中拉直航航线仅12条,且以宽体机为主,中小机型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细分市场需求。”中国航协党委委员、理事长助理朱耀春在圆桌对话中直陈行业现状,同时也指出了新机遇——中拉跨境电商增速迅猛,跨境邮政快递业务年增长率超30%,这为航空货运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他建议,航空运输企业、机场枢纽应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挖掘空运资源潜力,实现合作共赢。

巴西航空工业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许世新从产业视角提出见解。他表示,当前中拉贸易格局重塑、供应链重构,直接带动航空货运需求增长,但货机制造能力尚未跟上市场发展节奏。“中拉航空货运的发展阶段,类似20年前中国航空客运的起步期,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他建议,在强化宽体机国际运输能力的同时,也要完善“微循环”,构建干支结合的航空网络,更好适配不同货物的运输需求。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治国理政研究中心主任罗慧芳则从人文交流维度补充道,中拉物理距离遥远,她分享了一次去拉美国家开会的经历,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经过两次转机共用了40多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极大制约合作效率。“如今航空枢纽的建设不仅便利了物资流通,更搭建起文明交流的桥梁。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与拉美玛雅文明等有诸多共通之处,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拉美、拉美生鲜走进中国,中拉经贸往来将为文明互鉴注入更多动力。”罗慧芳表示。

锚定高质量发展

河南探索枢纽升级新路径

作为此次对话会的举办地,河南正以航空枢纽为支点,探索中拉合作的“河南方案”。

河南省物流学会副会长金真提出,要以航空港为“放大器”,推动通道建设、产业协同、生态构建齐头并进,联动生产制造、跨境电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打造中拉航空货运生态圈。“未来希望与巴西航空等企业在航空制造、低空经济领域深化合作,推动中拉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深度融合,实现降本增效。”金真表示。

如何把枢纽从通道变平台?如何让河南制造嵌入拉美供应链?河南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曹亚军进一步细化河南航空枢纽升级路径,提出了“运贸联动”“产贸联动”双轮驱动策略。曹亚军表示,河南作为制造业大省、交通枢纽强省,前三季度外贸增速达10.9%,物流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中拉航线和产业精准对接,才能让更多“河南造”在拉美地区擦亮河南名片。

“河南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在全国排在前五名,河南新能源汽车出口非常强劲。当前郑州航空港区已形成空、陆、铁、水‘四港联动’网络,通过加密到拉美的航空班次,让河南智能手机、精密器械、医药等时效敏感产品,更好地进入拉美市场。”曹亚军表示,要更好地实现开放平台能级跃升,还需要河南自贸试验区和航空港区在制度创新和制度型开放方面做文章,例如设置对拉美贸易创新试验区等。

在金融赋能方面,曹亚军建议尝试设立中拉航空货运产业基金,为航司、机场、航运服务性公司等降低利息贷款,同时推动河南“双一流”高校、骨干院校和航空货运企业实现产学研共建,定向面向拉美地区培养贸易、物流等专业学生。

新华社高级编辑、中经社“一带一路”首席分析师胡柳在总结时指出,中拉贸易额连年增长,带动航空货运需求持续攀升,推进中拉空中走廊建设恰逢其时。“从卢森堡到马来西亚,再到墨西哥,郑州的‘双枢纽’模式不断复制演进,已走在全国前列。尽管当前国际航空货运领域仍存在‘数据孤岛’问题,但随着各方协同加强、路径持续优化,中拉航空货运合作长期向好、大有可为。”

随着论坛走向尾声,中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与跨境贸易合作,也在专家的真知灼见中勾勒出清晰的行动蓝图。正如各位专家所说,以郑州为代表的中国航空枢纽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中拉经贸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让“空中丝路”成为连接中拉的繁荣之路。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