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份,郑州航空港口岸单月货运量首次突破10万吨。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郑州航空港已开通20多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助力我省形成“北上、南下、西进”的国际公路运输网络。

6月28日,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启用。

一条丝路,横跨亚欧,连接世界,贯通古今。
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卢森堡新任大公纪尧姆致贺电,对其即位表示祝贺。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卢钢铁、金融、物流等合作成果丰硕,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助力中欧产业链稳定畅通。
2017年6月14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郑卢“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持续传递着对这条国际物流与开放通道建设的高度关注与殷切期望。
8年来,中部大省河南牢记嘱托,日夜兼程,不遗余力加快“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进入“十四五”,作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主战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更是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奋勇争先,坚持“四条丝路”协同推进,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推动合作从“物流畅通”迈向“产业协同”“机遇共享”,为河南“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不断贡献港区力量,展现出愈发开阔的开放视野与发展魄力。
1.从郑卢航线到“双枢纽”网络,成就“不夜航空港”
这个秋天,郑州航空口岸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10月3日,郑州航空口岸出入境货运航班数量突破10000架次,同比增长近50%,超2024年全年总量,成为2025年中部地区首个国际货运航班“破万”的航空口岸。
10月份,郑州航空口岸单月货运量首次突破10万吨。截至10月底,郑州航空口岸今年完成国际地区货运量52.4万吨,同比增长40.6%,国际地区货运量连续8年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
11月3日,郑州机场今年货运量累计达82.52万吨,同比增长24.76%,提前58天超过去年全年总量。
……
“‘十四五’以来,航空港区不断强化与郑州海关、郑州边检站等联检单位及中豫航空集团之间的协作能力,坚持以全球视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实现量与质的双提升。”郑州航空港区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已有33家全货运航空公司在郑运营,开通45条国际货运航线,通航48个国际(地区)城市,货运网络覆盖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高峰时段,平均每20分钟即有一架国际货运航班在郑州机场起降,凌晨2时至4时更出现单小时29架次的“夜间峰值”,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航空港”。
作为中欧合作的典范,郑卢“空中丝绸之路”持续释放“双枢纽”模式强劲动能,目前已常态化运营8条洲际航线,通达24个国家200多座城市,形成“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航线网络体系。
以郑卢合作为样板,“双枢纽”模式正被快速复制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我省已与马来西亚吉隆坡、沙特利雅得、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就共建“双枢纽”达成合作共识,正加快建设辐射东盟、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中亚的“双枢纽”网络体系。
高效通关是开放的生命线。依托口岸联席会议机制,郑州航空港联合海关等部门全面推行“随到随检、快速通关”,优化航班监管、清舱检查、证件办理等环节衔接,实现货运航班“零等待、零延误”。
“空中通道+高效通关”的双重保障,让许昌假发等“河南制造”更快走向世界,也让国人餐桌“全球化”成为现实:挪威三文鱼实现“24小时达”,鲜活度提升30%;马来西亚榴莲实现“凌晨采摘、当日飞抵、次日上市”;智利车厘子、柬埔寨腰果等纷至沓来……据了解,郑州航空口岸进口生鲜品类已增至30余种,持续为国人生活注入“鲜滋味”与“甜蜜感”。
2.从“航空当家”到“多点开花”,这里不仅仅是航空港
“十四五”期间,郑州航空港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维度与路径,建成郑州国际陆港、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高铁郑州航空港站等重大枢纽设施,推动开放格局从“航空当家”迈向“四路协同”,构建起多维链接全球的通道体系。
11月10日上午,在郑州航空港东南部,一列货运班列满载汽车零配件等货物,驶出郑州国际陆港,目的地是3000余公里外的东盟国家老挝首都万象。
6月28日,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正式启用,涵盖铁路作业区、海关作业区、国际仓储分拨中心、国际邮件及电商分拨中心、枢纽服务中心等项目,是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核心功能区打造关铁融合创新监管模式,实现入区即监管,一站式办理、一条龙通关,通关效率提高90%以上。
目前,郑州国际陆港已构建起“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的国际运输双通道,中老班列(郑州—老挝)实现常态化开行。依托“8束16条作业线”的高效支撑,货物可经中欧班列15天直达欧洲40国。
在位于郑州航空港北部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国际公路运输同样有声有色。
这里建成了全国第三个、内陆地区首个由IRU(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完成多项全国首创业务,开通了通往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20多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集疏网络覆盖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川渝等主要经济区的100余座大中城市,服务进出口企业超过1200家,助力我省形成“北上、南下、西进”的国际公路运输网络。
“数字丝路”同样蓬勃发展。郑州航空港已形成涵盖电商平台、仓储、物流、关务、结算的跨境电商全产业链。今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出口货运量达18万吨,同比激增106.2%,占全省国际出口货运量的52%,以强劲增长态势彰显出我省对外开放的枢纽优势。
而在郑州航空港南部,郑州航空港站也相当繁忙,这里拥有全国首个“空铁联运”综合性货物集散中心,是全国距离机场最近、建设规模最大、连接最为便利和首个配备专用物流设施的客货两用高铁站。已开通的郑渝、郑青(岛)高铁快运,运输成本比飞机降低一半左右,比公路运输节省一天时间,可高效服务于生鲜食品、生物医药、商务函件、电子产品等次日达快递产品,具有“高时效、大运能、绿色环保”等优势。
……
在郑州航空港,枢纽正从交通概念裂变为经济动能。今年前三季度,郑州航空港进出口总值实现3179.4亿元,占全省的49.4%,同比增长32.8%。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以2997.6亿元进出口额稳居全国综保区第二。
3.从“物畅其流”到“产业协同”,开放胸襟共享发展机遇
11月11日下午,在位于郑州航空港的卢森堡SolarCleano公司亚太区域总部,负责人史显军的电话接连不断。“我们要在这里建设光伏清扫机器人研发生产总部基地,打造中卢经贸合作示范项目。”他介绍,这是郑卢“空中丝绸之路”首个落地国内的制造业项目,虽未投产却已接到3笔订单,总额超2000万元。
SolarCleano是卢森堡一家专注于光伏清扫机器人的高科技企业,产品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曾获《时代》周刊2022年度最佳发明。从9月12日在卢森堡签约,到如今厂址选定、手续紧锣密鼓推进,项目产品预计明年二季度可正式下线,展现了“港区速度”与“河南效率”。
与此同时,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还与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郑卢“空中丝绸之路”首个金融赋能合作方案,未来将在跨境金融、资本引入、品牌共建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持续引进更多欧洲企业落户。
从物流合作到制造业落地,再到金融互联,郑卢“空中丝绸之路”持续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折射出郑州航空港不断扩大的“开放胸襟”。开放合作的浪潮,正在郑州航空港激荡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沛活力——
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港区成功举办,以“办一个赛事、兴一座城市、旺一片产业”的理念,推动区域影响力与产业活力双提升。
10月25日,在港区举办的2025豫台经贸洽谈会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对接活动总签约金额293.69亿元,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推动豫台合作从“制造”向“智造”升级。
10月27日至28日,INNOPORT第二届郑州航空港全球创业大赛总决赛暨全球创业者大会隆重举行,吸引来自哈佛、剑桥、斯坦福、清华、北大等海内外856个创业项目参赛,塑造出“青年创业乐园,国际创业之都”的全新城市名片。
连续两年举办德国大学生“港区行”暨豫德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持续提升了港区的国际能见度与青年吸引力。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以开放为龙头,郑州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稳步扩容,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速集聚,航空航天、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四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455.9亿元,是2020年的1.78倍。“十四五”前四年,郑州航空港GDP年均增长10.4%,比全国高4.9个百分点,已然成为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从一条“空中走廊”起步,郑州航空港以跑道联通世界,走出了一条“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的开放新路。它承载的是河南走向世界的开放梦想,它展现的是中国与全球共享发展机遇的胸襟与姿态。它的故事,是中国的故事,也必然是时代的故事。
站在“十五五”新的历史起点,郑州航空港将以更加自信包容的心态,将交通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将通道能力升级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书写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崭新篇章。
(河南日报记者 杨凌 赵同增 本版图片均为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