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南炎恩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整理即将进行喷涂的钢制办公家具产品。

外商考察莱特柜业集团。 企业供图

洛阳莱特柜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展厅。河南日报记者 范坤鹏 摄

伊滨区庞村镇的洛阳市智能家居产业园,货车源源不断地从厂区将钢制家具发往世界各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倪睿 摄

洛阳科飞亚家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搬运货物。
海外仓成为热点,不少产品登上亚马逊热榜,远销欧盟、北美、中东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弥漫着铁粉与油漆味的家庭小作坊,到年产值近200亿元的全球产业标杆,洛阳“庞村造”钢制家具成功叩开世界大门,坐上“中国钢制家具之都”宝座。
如今,伊滨区庞村镇不仅是商务部认定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钢制家具),更占据全国7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全国最大的钢制家具生产基地,年产值近200亿元。“采购钢制家具,不到庞村不下单”成为行业共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多重风险挑战叠加的当下,这份全球化火爆并非偶然。“庞村造”外贸出口高歌猛进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产业升级密码,又能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县域经济、传统产业转型提供哪些启示?记者走进产业一线,探寻“全球化火爆”背后的必然逻辑。
洛阳钢制家具为何持续火爆
答案,首先藏在一条无缝衔接的产业链里。
在庞村镇的物流园,“双十一”的物流热潮未减,车流依旧不息。大卡车排起长队等候装货,叉车穿梭转运忙不停,工人们额角渗着汗珠,手上的活计却丝毫不敢耽搁。
“这几天日均进出车辆500多辆,运走货品3000多吨,创同期新高。”11月17日,庞村镇党委书记王丹站在智能家居产业园里,向记者道出这份亮眼成绩单。
走进产业园内的洛阳花都家具集团车间,智能化生产场景让人眼前一亮:机械臂精准挥舞,下料、激光切割、折弯、抓取一气呵成,每20秒就有一个崭新柜门整齐下线;车间一角的直播间里,主播正拿着设计新颖的钢制收纳柜,向海外网友热情推介。
“今年前10个月产值稳步增长,订单排到年底,工人们天天加班干劲足。”企业负责人李相臣指着智能设备满脸自豪,“这些‘好帮手’让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双提升,真是立了大功。”
这份火热景象,源于庞村40余年的产业积淀。
上世纪80年代初,庞村镇西庞村两位村民凭着剪刀、榔头,在弥漫着铁粉与油漆味的小作坊里敲出第一台铁皮保险柜,为庞村钢制家具产业埋下火种。1984年偃师县第一铁箱厂创办,激活了产业势能,数十家企业扎堆涌现,全产业链雏形就此奠定。
如今,洛阳钢制家具产业已长成“参天大树”:全市拥有上下游配套企业3000余家,产品涵盖9大类1000多个品种,国内销售网点超8000个,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产值接近200亿元。“90%以上企业集中在伊滨、偃师,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格局。”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丰、炎恩、花都等龙头企业率先实现智能化投产,带动大量中小企业嵌入产业链分工。
5万直接从业人员、10余万个间接就业岗位,从钢材贸易、模具制作、锁具生产,到粉末喷涂、纸箱包装、物流运输,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里无缝衔接,让洛阳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市场份额最高的钢制家具产销基地。
“除了钢板,锁具、玻璃、塑粉这些配件,出门半小时准能买到。”做了20年生意的周先生深有体会,同款钢制文件柜,洛阳价格比南方企业低10%到15%,“全球最低”的“庞村价格”让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这份竞争力的核心,是“半小时配套圈”带来的全产业链硬核支撑。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不仅降低了物流与交易成本,更让企业能快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
在全国钢制家具“一超多强”格局中,洛阳以70%到80%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成为国家级产业基地,相比佛山、安吉等细分领域领先的区域,在品类完整性、成本控制与产业链配套上拥有不可复制的优势。
“成长的烦恼”如何破解
然而,成本优势并非永久的护城河,高速发展的背后,“成长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有些企业把铁皮柜越做越薄,低于0.4毫米的产品容易变形,我们宁愿放弃3000万元的订单,也不愿砸了口碑。”莱特柜业销售总监杨杏宽无奈地说。部分企业陷入“内卷”,低价模仿、恶性竞争初现端倪。此外,高端人才难招、物流成本偏高、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也制约着产业进一步发展。
如何破解?答案指向了智能化改造和高质量发展。
跨过伊河,洛阳中心城区向东扩展。翻开伊滨区地图,在开元大道与大谷路交叉口两侧,洛阳市智能家居产业园正拔地而起,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以前企业都建在集体建设用地上,不愿投入厂房设备,‘无地可用、无序发展’困扰了产业多年。”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松涛介绍,在洛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智能家居产业园和大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规划,破解了这一痛点。
根据规划,两大园区总规划面积近5000亩,投资约130亿元,将涵盖智能制造、研发创新、跨境电商、智慧物流等六大功能区,聚焦产业链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倾斜。
在智能家居产业园二期项目现场,高大的白色厂房整齐布阵,合丰、炎恩、花都等龙头企业已入驻,预计今年年底全部投产。智能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挥舞,云端系统实时调度,智能焊接机器人忙碌不停。
“目前,洛阳市智能家居产业园建设正分批次有序推进,除了一期为企业原有用地,三期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实现部分投产,2026年年底前全部投产。四期和五期项目已提上日程,正在做前期准备。园区全面建成后将打造500亿级智能家居产业集群。”伊滨区庞村镇镇长张旭东说。
除了通过园区集约发展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产业承载力,智能化升级让“洛阳制造”向“洛阳智造”加速迈进:企业引进意大利萨瓦尼尼、日本阿玛达等世界先进设备,平均新增产能30%以上,报废率降低25%以上,人均产值提高40%;钢美科技等企业逆势投入智能设备,合丰、炎恩、花都全面进入智能化生产阶段;绿色制造与产学研协同机制同步完善,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可持续化发展。
此外,产学研协同机制也在这里得到逐步完善。洛阳市钢制家具协会与龙门实验室成果转化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前沿技术向产业应用转化;仕高(洛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探索“触电”出海,联合高校培养跨境电商运营人才;智能家居产业园规划智慧科创区,旨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项目,构建创新生态闭环……
海外布局用了啥高招
“之前,我跑广交会递名片都难拿订单,现在坐在办公室,亚马逊订单就从全球飞来。”洛阳双彬办公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应宾感慨,企业入驻亚马逊三年,年营业额就突破亿元,成为金属办公柜类目“TOP1”。
这揭示了“庞村造”走向世界的引擎——跨境电商。
截至2024年年底,洛阳已有140多家钢制家具企业组建了专业电商团队。在北美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中,60%是洛阳的钢制家具企业。星都家具的“卡尔”品牌更是成绩亮眼,通过可拆装设计,将原本售价300多美元的储物柜降到100多美元,成功进入亚马逊“亿级卖家俱乐部”,现在企业70%的营收都来自跨境电商业务,显示出钢制家具在跨境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国内电商平台,洛阳家居企业拥有店铺1000多家,2024年线上销售额高达50亿元。在跨境电商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仅亚马逊平台销量前20的钢制家具店铺中,伊滨区的企业就占16席。2024年,伊滨区钢制家具出口额约25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居全市第二。”伊滨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蕾介绍。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洛阳市推行25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务办理时限压减60%以上,相关部门主动帮企业搭建海外对接通道,建立政企协同机制。如今,洛阳钢制家具企业已开拓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多元化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30%,海外布局更趋均衡。
打造未来品牌高地谁来助力
跨境电商打破了地理限制,让深处内陆的庞村直接面对全球消费者,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然而,自主品牌影响力不足、对平台依赖过重等问题,仍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面对挑战,洛阳市把钢制家具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并设定了到2027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近百亿元的目标。
同时,围绕该产业,每年打造电商选品中心,推动传统企业转型,为“洛阳制造”出海提供系统性支持。伊滨区制定《钢制家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剑指500亿级产业集群。
河南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商业联合会易货贸易分会特邀顾问席升阳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同行企业避免因生产同类产品导致的内卷,在1000余个产品品种中进行合理分工,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在设计、生产、销售、客服等环节导入AI,引进智能机器人,推动产业向无人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培育自主出口品牌。
洛阳市钢制家具协会秘书长张会群则带着“抱团取暖”方案奔走:加快建设“庞村钢制家具”区域公共品牌,统一Logo,讲好40多年产业故事,让全球采购商一提钢制家具就想到洛阳。
“要深刻把握洛阳市智能家居产业园建设对伊滨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整合和优化项目施工方案,紧盯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助力打造500亿级智能家居产业集群,为伊滨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伊滨区党工委书记樊灿涛底气十足。
从手工作坊到全球标杆,从代加工到品牌出海,洛阳钢制家具用40多年书写了一部产业传奇。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河南还有多少像庞村这样的“隐形冠军”亟待发掘?我们又如何能培育出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地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中,写下更加璀璨的篇章?
庞村的故事,远未结束。它的探索,正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河南答案”。
庞村钢制家具产业发展历程
●1984年西庞村村民创办了偃师县第一铁箱厂
●1997年底西庞村周边共拥有铁箱厂78家,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
●1999年偃师市在庞村镇东设立钢制家具第一个工业区,花城公司、艾基锘公司、花都公司等十几家企业进驻园区
●2009年底企业数量近200家,行业年产值达25亿元,发展迅速
●2018年钢制家具产业逐步进入向“绿色化、智能化、个性化、家居化”转型升级阶段
●2023年11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钢制家具)通过商务部复审
●截至目前钢制家具生产及配套企业500多家,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产品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钢制家具产销基地
(河南日报记者 陈学桦 范坤鹏)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