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漯河篇丨食品名城风采满面

河南日报

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 白喜龙 摄

第二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主会场。 杨光 摄

一条链做好农食融合大文章——收割机在高标准农田驰骋,收获的玉米一部分变成食品原料,一部分送往车间做成零食。

一个展会铸就高质量发展新辉煌——一年一度的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发展成为“产业风向标、食品品牌展、创新成果汇、美食体验游、文旅消费季”的特色会展品牌。

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坐拥7000多家食品企业,食品产业总规模超2500亿元。当前,漯河正以世界眼光、中国经典、河南名品的更高标准,坚持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推动粮食、食品、美食“三食”贯通,争当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漯河接续谋划实施创新引领型产业项目,推动“老树发新芽”“新苗成大树”,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从田间到车间的价值跃迁

“加入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后,2000多亩麦子一斤能多卖一毛多,每年光这一项就增收20多万元。”郾城区种粮大户赵哲峰的账本里,藏着漯河食品产业的增值密码。

作为黄淮海“大粮仓”核心区,漯河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10万亩以上,优质小麦占比达54%,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180万吨高位。

如何让“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漯河找到了一条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三链同构、农食融合”。

“从田间到餐桌、从农民到企业”完整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漯河已落地,建成7个小麦产业化联合体,联合80多家专业合作社、50多家食品企业,优质专用小麦签约订单面积120多万亩,实现标准化种植。

对农户而言,亩均增收超100元;对企业来说,稳定的原料供应解决了品质波动难题。在南街村面粉厂,职工张晓莹指着刚入库的小麦说,“这些分类储存的麦子能磨出120多种面粉,精准匹配不同食品的生产需求。”

“小麦加工成面粉,再精深加工成休闲食品,一粒小麦的价值能提升数十倍。”漯河晋江福源食品的行政经理王海波给记者算了笔账。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带动形成了年屠宰生猪2500万头的全产业链,从规模化养殖到精细分割,再到冷链配送,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价值增长点。

如今,漯河已形成肉类加工、休闲食品等六大产业集群,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的食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其中麻辣面制品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2.从本土到全球市场的高度链接

企业扎堆,是漯河食品产业的鲜明特征——

在临颍县产业集聚区,60多家食品企业集聚于此,物流、包装、检测、营销等配套企业随之入驻,形成了“企业出题、配套解题”的产业生态。

“2003年选择落户漯河,既看中了这里的原料优势,又看中了完整的产业链,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发货不出园区都能解决。”河南豪峰食品行政经理查继红对此深有体会。

食品出海,是漯河链接全球的特色品牌——

去年以来,漯见食品、河河汇食品等16家中小食品企业的果冻、薯片、甜玉米罐头等产品实现首次出口。

漯河市商务部门重点对接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帮助漯河中小企业无障碍入驻平台;将电商嵌进食品产业链中,引导动员企业从组建电商团队、打造线上产品、建立网络销售渠道等入手,推动漯河市食品企业“上线触网”。

电商的崛起更让“漯河味道”触达千家万户,当地培育了一批食品电商企业,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模式,让辣条、面包等产品成为“网红爆款”。

源汇区组织头部电商企业依托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直播活动。主播“听风的蚕”通过“食品+文旅”跨界联动,推动河上街景区预约量提升20%,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640万元。

第二十二届食博会,6.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设置了10个专业展区,来自12个国家和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68家企业参展,26932家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规模为历届之最。

漯河的“良田沃土”吸引了全球资本的目光。美国嘉吉、可口可乐、泰国正大等21家世界500强企业,32家中国500强企业,75家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漯河。

3.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科技转化

“以前新产品山药雪花片总存在薄厚不均的问题,在中原食品实验室的帮助下,两三个月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成了爆款产品。”河南大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丽军说。

这是漯河食品产业以科技谋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技术突破到标准引领,科技创新正让漯河食品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

从实验室到企业车间科技转化的事例不胜枚举:漯河恒达食品联合中原食品实验室专家,将面包中的蔗糖转化为益生元,既降低含糖量又增加膳食纤维,实现了口感与健康的平衡;漯河联泰食品借助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改良鱼酥条生产工艺,该项目一年新增收入4000万元;漯河豫鼎源食品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合作研发,将土豆粉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上,产品已出口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加拿大超市一袋300多克的土豆粉能卖到8美元……

近年来,漯河率先在全省发布多个食品团体标准,为行业发展树立“风向标”。河南羊羊羊食品作为自热食品领域头部企业,联合发布《自热方便食品》《食品用发热包》等团体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4.从产业生态到城市名片的升华

在中誉宠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包装精美的宠物食品琳琅满目。在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将一袋袋宠物食品分类装箱。

“公司主要生产宠物主粮产品,包含膨化主粮、烘焙主粮、肉粉、冻干食品等。”中誉宠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行政助理专员闫宇告诉记者。

依托食品产业优势,召陵区将目光瞄准千亿级宠物消费市场,坚持项目谋划招引、专业园区建设同步推进,集约打造总规划面积573亩的宠物经济专业园,吸引了一大批宠物食品生产企业,实现宠物产业从“0”到“1”快速集聚。经过3年多发展,召陵区已成为河南最大的宠物经济集聚基地。

在河南豪峰食品的电商分拨中心,每天十几万单订单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高峰期单日订单量突破60万单。

如今的漯河食品产业,形成了涵盖生产、研发、检测、包装、物流、电商、会展的完整产业生态。

依托京广铁路穿城而过的交通优势,漯河建成了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双汇冷鲜肉24小时内送达全国主要城市。

连续举办二十二届的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不仅展示了漯河食品产业实力,更促成了技术合作、产品交易和项目签约,让“中国食品名城”的名片更加亮丽。

从一粒小麦的“七十二变”,到一个产业的集群发展,漯河走出了一条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企业持续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漯河这座城市烙上了深深的中国食品名城印记。

一根双汇火腿肠,一包卫龙辣条,一碗南街村方便面,让你品尝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座城市用近40年时间书写的“食”代传奇。在通往“世界餐桌”的道路上,漯河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续写着新的产业辉煌。(河南日报记者 马国华 河南日报通讯员 张晓甫)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