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入住十年难通气 这个小区的“燃”眉之急何时解

河南日报

11月13日,由于长年不通天然气,林州市春华苑小区居民同时使用煤气灶和电磁炉做饭。 河南日报记者 翁韬 摄

春华苑小区是林州市较早建成的一处保障性住房小区,在2015年居民入住时,天然气管道已经通到了各家各户的灶台边,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一直没有实现供气。2021年年底,本报以《急盼天然气通到居民家》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此后,当地政府回应称,计划建设天然气调压站解决小区供气气压不足的问题,并且已初步敲定选址,相关土地规划手续正在办理中。

然而近日,该小区居民再次向本报反映,4年过去了,规划中的天然气调压站至今没有开工建设。1000多户居民依然在翘首期盼,期盼他们的“燃”眉之急能尽快得到解决。

灶台边的精打细算

11月13日,临近中午,春华苑小区14号楼的居民林英(化名)正在厨房里忙着准备一家人的午饭。

与普通家庭的厨房不同,她的灶台上摆放着两套加热设备:一台煤气灶和一台电磁炉。“煤气灶火力大,但是气贵,就专门炒菜用;电磁炉火力小,但电价便宜,就用来煮面、蒸馒头。”作为家庭主妇,林英在生活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厨房经济学”,“能省一毛算一毛”。在她的经验中,罐装煤气最贵,电次之,最划算的还是天然气。

她算了一笔账:他们家4口人,一罐煤气130元左右,只能用一个多月;而城里用天然气的亲戚家,4口人一个月燃气费最多需要40多元。

记者在春华苑小区走访中发现,小区居民大多收入不高,为了节省开支,不少家庭都像林英一样添置了两套灶具。还有部分老年人因为更换煤气罐不方便,主要靠电磁炉做饭。

一位独居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更换煤气罐不便,这两年她家里一直用电磁炉做饭,一年下来电费都要1000多元。由于电磁炉火力不足,炒菜很容易夹生,老人平时很少炒菜。这两年除夕夜的团圆饭,都是城里的孩子们先在家里炒好再打包带过来。

取暖也是个问题

对81岁独居的小区居民张凤霞(化名)老人来说,林州漫长的冬天特别难熬。

2017年,张凤霞移民搬迁至此。在装修的时候,她的孩子知道小区有天然气,特意给老人铺设了一套地暖系统,留好了安装天然气壁挂炉的接口。“有天然气取暖,冬天就不再难熬了”。但入住快8年,天然气一直没有开通,让老人过个“暖冬”的希望落了空。

“家里有空调,但平时舍不得开。冬天就是盖两床厚被子,晚上也经常被冻得睡不着。”提起即将到来的冬天,张凤霞面带愁容。她腿脚不好,天一冷,膝关节就冻得伸不开,有几次下床差点摔倒,要蹲在地上缓半天才能行走。

据了解,春华苑小区共有22栋楼房、1300多户约6000人,其中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就有30多位。到了冬季,居民大多靠“小太阳”、电热毯、空调等电器取暖。相较于使用天然气,这类采暖电器的安全性不高,过去曾发生过电热毯漏电差点酿成大祸的情况。

此外,冬季居民用电量大,加上电力设备老化,小区停电和电路故障时有发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久拖不决卡在哪儿

采访中,记者从春华苑小区的主管部门——林州市房产事务中心了解到,春华苑小区通气难题由来已久,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据介绍,2015年,春华苑小区开始分配,入住后住户就要求天然气的配套。林州市房产事务中心多次与林州当地的燃气运营企业——绿能天然气公司协商,希望早日铺设管道并尽快通气,后经市政府协调,完成了主管网铺设建设。

同年,绿能天然气公司对小区进行了气压调试,由于未建调压站,无法保障小区正常供气压力。建设调压站成为供气的最大困难,建设调压站涉及选址、用地改变性质和相关规划建设审批程序。

在此后的多年中,相关部门虽多次申请推进工作,但由于土地性质问题,进展一直不大。

2021年12月,在本报报道此事之后,12月11日,林州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由房产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绿能天然气公司等成员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到春华苑小区现场勘查。根据专班成员单位意见,林州市决定在该小区西边尽快建设一座天然气调压站。当时专班表示,该站选址工作已初步敲定,规划土地手续正在办理中。

今年11月13日,记者在春华苑小区附近实地查看,并未看到新建的天然气调压站。

林州市房产事务中心相关人员表示,经对接绿能天然气公司,截至目前,该小区的天然气调压站选址工作已完成,正在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与施工许可证。下一步,该中心将积极配合相关单位推进小区通气工作,早日让春华苑小区居民用上天然气。(河南日报记者 翁韬)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