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若凡 刘一洁
“十四五”期间,河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实践,核心密码在于“固本开新”——以“固本”筑牢发展根基,以“开新”激活内生动力,在守正与突破的辩证统一中,走出了具有中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固本,是守住农业强省的“根”与“魂”。所谓“本”,是粮食安全的底线、耕地保护的红线、农民主体的地位。河南始终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全省耕地面积连续稳定在1.1亿亩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以“田成方、渠相连”的硬设施,连续8年粮食总产超1300亿斤。这种“固本”绝非墨守传统,而是以制度护航、科技赋能,通过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生根,既保产能稳、品质优,更让农民种粮有收益。同时,河南坚守农民主体地位,通过种粮补贴、农技上门等政策,培育起19.6万家农民合作社、27.5万家家庭农场,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筑牢最坚实的民心根基。
开新,是激活农业强省的“势”与“能”。如果说“固本”是筑牢底盘,“开新”就是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引擎升级,让农业更具时代感。河南的“开新”,始于科技创新的硬核突破,以中原农谷为核心载体,已集聚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省级创新平台44个,形成“国字号+省级”的立体创新矩阵。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深化于数字农业的全链渗透,智能农机搭载北斗导航实现“无人化”作业,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播种用北斗、打药用无人机”成为生产新常态,数据要素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落脚于产业形态的跨界融合,跳出“种养—加工”单一链条,布局植物基蛋白、生物基材料新赛道。以洛阳为核心的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形成涵盖整机、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让传统农业向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转型。
固本与开新,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没有“固本”的“开新”,如同无源之水,易偏离粮食安全核心;没有“开新”的“固本”,则会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河南的实践印证:正是守住粮食安全根本,才有底气布局新质生产力、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而数字技术、育种创新的赋能,不仅让高标准农田产能更稳,更推动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7,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反向激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固本开新,既是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实践路径,更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律的深刻把握。面向未来,只要坚持守正与创新并举,以“固本”强根基、以“开新”谋发展,就一定能持续书写中原“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南经验。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