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韧劲·“十四五”河南答卷丨链式崛起 锻造产业硬脊梁

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陈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国和区域间围绕产业制高点展开激烈竞争。河南站位全国大局,以“7+28+N”产业链群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擎,以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为先锋,正加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探索与实践的方法论清晰可辨。

“链式打法”重塑产业生态,集群崛起锻造核心优势。河南的产业升级,首先体现在对产业链的系统性重构上。河南虽工业门类齐全,但“点”强“链”弱。近年来精准落子,打造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一套“链式打法”效果明显。

亮点在于“聚链成势”与“单点突破”的有机结合。以超硬材料产业为例,从磨料磨具到英寸级单晶、半导体级抛光垫、培育钻石,河南不断延伸价值链。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跻身“国家队”,河南企业主持制定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标志着已从“跟跑”迈向“并跑”甚至“领跑”。同样,智能传感器、尼龙新材料等集群也在“链主”引领下加速成势。这种“系统作战”模式,改变了以往零敲碎打的局面,形成了“龙头带动、链式协同、集群发展”的新生态。

科技创新“破壁攻坚”,“河南创造”标注产业新高度。从落实总书记考察洛轴时强调的“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到构建省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矩阵,河南正全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

亮点在于直面“卡脖子”难题,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洛轴与中铁装备联手攻克盾构机“心脏”——主轴承技术,是“卧薪尝胆”式创新的典范。仕佳光子十年磨一剑,实现光芯片国产化,乘着AI算力东风业绩腾飞。这些案例无不印证: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数智赋能“一转带三化”,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面对数字化浪潮,河南没有盲目追逐概念,而是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

亮点在于以应用场景为牵引,让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入全产业链。走进郑煤机灯塔工厂,机器人“大秀场”取代了传统车间。全省建成33个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工业园区协同制造能力显著增强。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的深刻变革,为传统产业插上了“智慧翅膀”。

前瞻布局“未来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增长极。河南产业蝶变,还体现在对未来产业的超前谋划上。作为较早布局未来产业的省份之一,河南聚焦6大方向建设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亮点在于“无中生有”与“有中育新”并举。在AI战场,“河南造”超聚变人工智能服务器落地四年即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带动算力产业跨越增长。鹤壁商业卫星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女娲星座”遨游太空。中原量子谷、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等新平台加速从“0到1”的突破。这些布局,不仅提升了产业的“含新量”,更是为河南在未来全球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从“国人粮仓”到“大国工厂”,河南正以全“链”出击的姿态,竞逐产业新赛道。河南挺起的,不仅是自身发展的“硬脊梁”,更是支撑大国制造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