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文脉润新章丨考古探方连缀出文明演进长卷

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张体义

11月21日至23日,2025年夏文化论坛在周口举行。新的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夏代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正式形成的时期,是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史的关键环节。

丰硕的考古成果,不断深化着对中华文明的认知。透过一个个考古探方,可以现场感受中华文明的气息。

河南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关键地区。河南考古在中国考古学史和现代中国考古学版图上占据重要地位。“十四五”期间,我省按照国家文物局《“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相关要求,持续深化考古机构重塑性改革,加大对重大考古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考古科技创新升级,加快考古成果转化利用,促进中外考古合作交流,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绩。

“十四五”期间,河南牵头实施了“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两个“考古中国”项目。五年间,夏文化研究项目河南部分共针对12个遗址开展了44项考古发掘,其间发表考古简报37篇,发表学术论文52篇。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河南部分共针对11个遗址开展24项考古发掘,其间发表考古简报41篇,发表学术论文96篇。

“十四五”期间,河南重大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等12项重大考古新发现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对外发布。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伊川徐阳墓地、南阳黄山遗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永城王庄遗址、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等9个重大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截至目前,我省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总数已达55项,居全国第一。

“十四五”期间,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主要是反映中原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的都邑考古项目。

巩义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被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考古曾多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淮阳时庄遗址是一处夏代早期的粮仓城,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为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是商代早期都城郑州商城考古近年来发现的等级最高的贵族墓地。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反映了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王陵考古的新进展。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反映了宋代都城东京城的繁荣与变迁。

还有一部分是反映中原与周边文化交流互动的考古项目。南阳黄山遗址不仅是新石器时代的制玉“工业园区”,还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例证。永城王庄遗址见证了史前时代中国东西部文化的融合和南北文化的交流。伊川徐阳墓地讲述了2600多年前陆浑戎迁徙伊洛、在与中原文明融合中发展的历史进程。

“十四五”期间,我省各省辖市共配合土地出让、基本建设开展考古勘探项目7500余项,开展考古发掘项目1300余项,获得一大批重要考古新发现。河南省“先考古、后出让”工作全面铺开,河南省“考古前置”改革经验引领全国,相关精神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目前,《河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已编制完成,《河南省“十五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也已完成初稿。今后将继续深入推进考古机构重塑性改革,推进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夏商文明研究等重点工程,全面提升考古能力和研究阐释水平,争创世界一流考古机构,推动全省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河南贡献。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